王硕说,有姜纹在,中国电影才不都是行活儿。
他怼天怼地,气势逼人,有人还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叫《如何正确采访姜纹》。
而在片场的姜纹,与其说是霸气的“掌控者”,不如说是情绪的“调控者”。
相比王者,更像一个老大哥,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剧组都处在很轻松的气氛中。
吕布的直观感受是,这群人是在享受着拍摄的过程。
当初探班《太阳照常升起》剧组时跟姜纹闲聊,他就曾说,拍电影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各个岗位都应该在最舒服的状态下工作,不应该搞得很累。
现在,更加相信这番话了。
有姜纹在,片场就像一场盛大的party,他作为主导者,不仅自己拍得嗨,还把大家的情绪都充分调动了起来,这也正是他最牛逼的地方,好的创作一定不是在噤若寒蝉的环境中产生的,电影本就该是一群天才的狂欢,而非一个独裁者绞尽脑汁的独舞。
而宁浩,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会注意到他脖子上那条颇为显眼的大金链子。
吕布问过他,他说自己是一个俗人,钟情于黄金,因为黄金的诚实可靠,不像人一样善变。
一个在不到二十岁时就踏上打拼之路的年轻人,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顽石,在他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洗礼后,这块顽石最终被社会的磨砺变成了一块珍贵的美玉。
他的处女作《香火》中,和尚为了修缮庙宇不得不走上化缘之路,打诳语、学算命之术,甚至被抓捕,与小姐共处一室,共同面临审判。
到了他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专业国际大盗与本土盗窃团伙为了一块翡翠展开殊死较量,引发国产黑色喜剧创作热潮。
跟姜纹不同的是,他更注重呈现人物荒诞的处境,没有用各种元素完成世界想象的野心。
在片场,宁浩与姜纹是一个类型的导演,有着一份“烟火气”,也特别爱演,经常给演员亲身示范。
吕布合作过的导演不少了,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大导演。
还是更喜欢徐氪、姜纹、宁浩这种的。
轻松,愉快,抽着雪茄喝着酒就把戏给拍完了。
在《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联军总共有十八路,但在各种史书上面写的并没有这么多,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后汉书·袁绍传》的记载,讨伐董卓的联军,大致有十三家。
在吕布看来,所谓的正史在记录上也有着许多出入。
不过,在讨伐董卓的联军数量上是比较接近的,不像小说差得那么离谱。
这部分的剧情十分简单,就是董卓把持朝政,各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
董卓得知各州郡起兵的消息,将汉献帝西迁到长安,自己则是留镇洛阳。
而各路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兵力强盛,分散开来,在洛阳附近形成一个半包围圈,由于诸侯们各有兵力,虽然推袁绍为盟主,可组织度略松散,力量不集中,而且在诸侯之间,还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互扯后腿。
即便事先将三部曲的第一部《三国:逐鹿天下》定为以战争戏为主,也仍是有不少文戏。
毕竟没有文戏的历史片,或者文戏差的历史片,是不可能“叫好又叫座”的。
“咔!”
“要不要再来一条?”
“可以了洪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