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
“……”
“从前共你,促膝把酒倾通宵都不够。我有痛快过,你有没有。”
“很多东西今生只可给你,保守直至永久,别人如何明白透。”
“……”
“早知分开后,各自有机遇做导游。奇就奇在,接受了,各自有借口。却无人像你让我,眼泪背着流。”
“严重似情侣,讲分手。”
歌曲听罢,车厢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嘿嘿,靓仔。你刚才说那首歌是写友情最棒的歌,那这首呢?”司机望着乘客,挪喻道。
“呃……这首也很好听。”乘客回过神来,才喃喃答道。“不过这首歌,感觉太悲伤了。”
“后生仔,这些才是成年人的友情。”司机笑了笑,相对于谭永麟的《朋友》,他更喜欢这首《最佳损友》。
同车厢上的情况类似,关于这两首歌,孰好孰坏。一时之间,在整个港岛炸开了锅。
刚开始,听众只是沉迷于两首好听的新歌。
可紧接着,随着电台的重复播放,在听众群体中,仿佛分成了两派。
同一天,同一个电台节目,同一时间播放,同一个题材。甚至来自于同个作者,同一部电影。
这先天的条件,让这两首歌很快就进入到相互对比,竞争的局面。
初期,还只是一些路人粉丝,在互相争论歌曲的好坏。
有人喜欢《朋友》中那股轻松乐观,对友情向往,美好的意境。
也有人喜欢《最佳损友》中那种对于友情的剖析,解读。说穿友情的本质。
这时候,还只是很和谐的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