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的杨氏推门端面进屋,每碗面上都卧了一个金澄橙的蛋,老杨头和吴大舅他们推辞好了几下,吃完面才被赵老大和赵老四送回家。
雨后的路不好走,老杨头披着蓑衣走的慢,也存着敲打女婿的意思,就慢悠悠的跟赵老四聊了一路。
“今早下河村的刘家兄弟刚合力猎了头鹿,我赶巧碰上,直接要了一半,这会子应该会送来了,你拎条腿过去给你爹娘补补。”
他语气停顿了一会,又说道。
“再割几块鹿肉,给你哥哥送过去,虽然现在分家了,但兄弟姊妹本就是一家人,得时常走动,你来我往的,兄弟间才亲厚。”
老杨头读过书,言谈举止有点像学堂里的老夫子,还留着一撇长胡子。
赵老四从小就不爱读书,被隔壁大源村学堂的长须老夫子用竹节从小抽的大,现在想起来手掌心都是钻心的疼,因此也一直怕他老丈人,那是一点的歪心思都不敢动,说什么话只敢满口应好。
老杨头斜瞟他一眼,摸了摸烟袋,想抽人。
赵老四顿时感觉脖子凉嗖嗖的,有心想表现一下,“阿爹,我跟我三哥准备凑钱在县里面盘个铺子,卖些杂货,货物来源都有门路,地契文书也能办妥当,只是想找几个手艺精湛的老匠人帮忙打些货架,修缮屋宅,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想要阿爹帮忙寻摸一下。”
老杨头在心里冷哼一声,该他聪明的时候不聪明,不该他聪明的时候脑子转的比谁都快!
杨氏是老杨头幺女,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杨文敬,娶妻刘氏,逃灾那年夫妻二人都没了,只留了个幼子,叫杨章成。
二哥杨文礼,天资奇高,头榜秀才,奈何时运不济,乡试屡次落榜,现在在县城教书,娶的是县里石山书院谢山长的小女,育有大子杨章义,儿子杨章和。
谢山长的兄弟都是县里有名的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