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是有进取之心,到了封国后,还想开拓的,就不要用这种法子,要用更加堂堂正正的法子压着他们,让他们朝着你们要去的方向做事。”
老朱说到这里时顿了顿,蜀王朱椿低头沉吟许久,忽然抬起头来,道:“孩儿明白了,您老的意思是,那些官僚大族,我们要用,却也要防着。”
“防着他们耗用国力,防着他们荼毒百姓。权术的平衡手段,可以守成却不能开拓。要开拓,还要用堂堂正正的手段。”
“譬如,您用的这农庄制……集百姓数户之力,承包联产,既有了均田制的人均可分其田,又使得百姓们聚拢成为一个足以应对大族世家的整体。”
“一户农户买不起耕牛,农庄这么多农户加起来,便买得起了。有了耕牛,农户们轮流使用,大家都能种出更多的粮食来。”
“一户农户遇到灾年,无以为继,就只能卖田卖地……但这么多农户联合,大家聚拢在一起,人多力量大,总有活路可走。”
“农户们活的更稳当了,大户们就没了可趁之机。这就如同天衣无缝一般,纵使他们有心要吸血,却也无孔可入……这便是以堂堂正正的煌煌大势,对付这些魍魉禄虫!”
农庄制,其实是根据朱肃提出的后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弄出的东西。但后世的东西直接拿来,其实未必适合大明那时候的国情。
因此在老朱和宋濂、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的研究之后,决定将其与均田制相融合。
也就是允许百姓们自行开垦,耕种满一年,朝廷即可将土地的使用权分配与你。
土地仍能让你传家。但所有权却属于朝廷,土地本身禁止买卖。
这一点,很多百姓们推崇备至。他们甚至巴不得土地不能买卖,一直都是他家的田土……谁不害怕日后家里出了要卖田卖地的败家子呢?同时,以地域原则将土地划入农庄,农庄设粮长,负责协调庄户、管理耕牛等共有资产,为庄户向朝廷运输赋税等琐事。
庄户们,则包干到户,包产到户。除却朝廷抽取的一定比例的粮税,以及用于农庄整体的公共提留,其他的尽归庄户自身所有。
因为统合了集体之力,庄户们有了更大的能量。他们能买耕牛、能修渠。甚至有些现今的农庄,都已经用公共提留建起了风车、水车等一系列设施。
比那些占据良田、设施齐全的豪门大户还要先进。
“哈哈哈哈。老十一可为贤王矣!”老朱大笑称赞。“不错,就是如此。”
“大户们动辄吞田吞地,如同饕餮。一旦田土被他们吞尽,百姓们也没了活路。这是最需要防着大户们去做的事……这农庄制,是咱和你五哥,还有宋濂、刘基等人研究了许久弄出来的玩意儿,就是要以这煌煌大势,压的那些大户们没法抬头!”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情况。这农庄制,也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还有如何执行的问题。当年隋唐时的均田制,未必就没有限制大户倾吞田土的心思,只是最后,终究崩坏。”
“你到了封地之后,好生思量。”
朱椿点点头,不再说话。他的封地在马喇甲三佛齐地区,那里原本是大明的租界,但周边政权几经更迭,如今说是大明自有之土也没问题。
那里地处枢纽,又有许多前宋移民,也是汉人。若能将之统合,锐意进取,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回头寻到五哥朱肃,好好的咨询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