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原劲敌(3)——东出潼关(2 / 4)

独孤武都事件,深深刺激了王世充。自此以后,王世充心中,留下了巨大阴影,那就是:降将不可信,尤其是瓦岗军的降将。所以,王世充刚刚当上皇帝,就对一些瓦岗旧将,挥起了屠刀。

北邙山之战后,王世充收降了十余万瓦岗军部众,大批瓦岗将领,也相继成了王世充的部下。但是,王世充非常清楚,这些瓦岗将领,不是兵败被俘,就是迫于形势,无奈投降,并不是真心实意归顺自己。所以,王世充始终不放心那些瓦岗降将,觉得他们心怀异志,一直对他们严加防范。

同样,众多瓦岗降将,也是从来没有顺服过,压根就没有把他王世充放在眼里过。在他们看来,王世充不过就是一个奸邪小人。所以,王世充虽然在军事上,征服了瓦岗诸将,却没能在精神上征服他们。因此,这些瓦岗大将,纷纷在暗地里摩拳擦掌,一直等待机会,脱离洛阳,重新再和王世充一决高下,洗雪北邙山之耻。

果然,王世充刚刚坐上皇帝宝座,就有两个瓦岗降将,主动站了出来,率先向王世充发难。与此同时,这两个人,也非常不幸,成为了王世充杀人立威的无辜牺牲品,他们就是裴仁基、裴行俨父子。

裴氏父子本来是隋朝将领,被瓦岗军击败,归降于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重要将领。北邙山决战,王世充大破十万瓦岗军,裴仁基、裴行俨父子,战败被俘,等于又重新回到了隋朝。王世充也知道,裴氏父子是瓦岗军中的名将,很想将他们收为己用。所以,裴氏父子被俘后,王世充对他们授予要职,任命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可是,裴氏父子却与王世充同床异梦,各怀心思。因为裴氏父子先前在隋朝为将,所以,他们对隋室是存在一定的感情的。如今,王世充僭逆篡位,废黜了皇泰主。此举,令裴仁基、裴行俨父子深恶痛绝。从此之后,父子二人,便紧锣密鼓地谋划大计,打算发动政变,拥立皇泰主复位。

说干就干,裴氏父子二人,私下联合了一些忠于隋室的老臣,比如,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宇文温(宇文儒童之弟)、散骑常侍崔德本等人。裴仁基、裴行俨与这些老臣结成同盟,相约共同起事,击杀王世充及其党羽,然后再迎立皇泰主复位。

然而,百密一疏,如此周密的政变计划,不知何故,还是走漏了风声。王世充得知裴氏父子意欲兵变的计划后,恼羞成怒,下令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以及参与谋划的宇文儒童、宇文温、崔德本等人,全部满门抄斩。一对英雄盖世的将门父子,裴仁基、裴行俨,就这样死于王世充之手。

杀死裴氏父子和一干隋室忠臣后,王世充依旧如鲠在喉。他认为,那些瓦岗降将、隋室旧臣,心心念念的事情,便是拥立皇泰主复位,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此看来,皇泰主杨侗就成了妨碍王世充皇位稳固的最大绊脚石。于是,王世充在哥哥齐王王世恽的建议下,委派侄子王仁则,谋杀了已经逊位的皇泰主,灭绝了隋王朝最后的血脉与希望。

从杀害独孤武都、独孤机兄弟,到族灭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再到谋杀皇泰主。王世充的统治,一直伴随着一路腥风血雨而来,伴随着一路杀戮而来。一旦出现威胁统治的隐患,王世充的做法,就一个字:杀!在王世充的字典里,只有死人才不会构成任何威胁。这种做法,无疑让王世充一步步沦入孤家寡人的地步,也让依附于王世充的瓦岗旧将,彻底寒了心,对他更是不抱任何幻想。

由于王世充推行铁血政策,大肆屠杀瓦岗降将以及隋室忠臣,致使洛阳政权人心丧尽,有的只不过是粉饰太平罢了。这样一来,使得李唐王朝看到了希望,趁着王世充郑国内部离心离德,大举进攻洛阳,或许可以一战摧毁王世充政权,甚至还会定鼎中原,实现天下一统。看来,历史选择了大唐王朝。

其实,在这段时期内,王世充阵营内部,就出现了分崩离析的信号。不少军事将领,看到王世充倒行逆施,纷纷改旗易帜,归顺唐朝。许多将领的不断离去,对王世充的打击是沉重的。

早在王世充称帝之前,就有两位重量级别的大将,最先以身为范,脱离了王世充阵营,投向李唐王朝的怀抱。这两员大将的投奔,于唐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他们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瓦岗大将——秦琼、程咬金。

秦琼和程咬金二人,在瓦岗军中,就是勇冠三军,战功赫赫的骁将。北邙山兵败之际,与众多瓦岗将领一样,秦琼、程咬金也被王世充俘获。由于这两人是数一数二的悍将,王世充对他们很是看重,遂拜秦琼为龙骧大将军,程咬金为将军,希望通过高官厚禄,收买秦琼、程咬金。

不过,王世充想错了,秦琼、程咬金可不是那种贪图富贵之人,区区名利,根本收买不了这两位当世英豪。他们看得出来,王世充为人阴险狡诈,心胸狭窄,绝不是可以效忠的明主。故而,二人经常私下秘密商议,如何逃出王世充的监视,投奔瓦岗众将云集的大唐朝廷。其实,最先发现王世充不是明主的,还真不是秦琼,而是程咬金。程咬金对秦琼这样说道:

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程知节传》)

听了程咬金的一番话,秦琼深以为然,王世充绝非拨乱反正,匡复天下的明主。遍观天下群雄,最有希望终结乱世的,当属李渊父子建立的唐朝。于是,秦琼、程咬金一拍即合,决定找机会逃离洛阳,投奔唐朝。问题是,王世充的监视极严,若想脱身,谈何容易。怎么办呢?秦琼、程咬金想了一招。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王世充进犯穀州,与唐军对阵于九曲。正好,秦琼、程咬金当时一起跟随王世充,带兵出征。他们觉得,机会来了,趁着王世充与唐军对峙,自顾不暇之际,突然阵前倒戈,投奔唐朝。与其偷偷摸摸地逃离洛阳,倒不如光明正大地从两军阵前而走。这样,反而降低了风险程度。

紧接着,秦琼、程咬金带领着数十名骑兵,策马向西疾驰数百步。等完全脱离王世充视线范围后,秦琼、程咬金翻身下马,朝着王世充的方向,郑重地作揖行礼,然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仆荷公殊礼,深思报效;公性猜忌,喜信谗言,非仆托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请从此辞。(《资治通鉴》)

说完,秦琼、程咬金两员大将,跃马而上,光明正大地直奔唐营而去。目睹秦琼、程咬金的阵前倒戈,王世充也是无可奈何,害怕唐军趁势出击,只能眼睁睁地看重秦琼、程咬金奔向唐营。

秦琼、程咬金的归顺,令唐高祖李渊非常高兴。谁都知道,这两位是闻名天下的瓦岗英雄。现在,他们加入唐军,李唐军队平添两员虎将。因此,唐高祖便将秦琼、程咬金安排到秦王李世民麾下,让他们在李世民帐下效力。

李世民素闻两位英雄的威名,在秦琼、程咬金投效以来,格外重视,拜为马军总管,统领唐军骑兵部队。不久,秦琼、程咬金二人,又被分别授予秦王府右三统军、左三统军等重要军职。从此,秦琼、程咬金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立下了盖世功勋,成为大唐的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值得一提的是,秦琼、程咬金归顺唐朝,效力于李世民帐下之后,便加入到了李世民麾下的一支特种部队——“玄甲军”。这支玄甲军,是隶属于秦王李世民的一支护卫亲军,是唐军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王牌劲旅。

之所以称之为“玄甲军”,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唐军骑兵,全部身披黑色盔甲,故称“玄甲”。众所周知,李唐建立初期,唐军将士的铠甲,抛弃了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而是采用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这种明光铠,是一种典型的板式铠甲,它的最大益处是,防护功能与实用功能极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