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河北叛乱(2)——洺水之战(1 / 4)

不过半年的时间,刘黑闼的反叛势力,迅速席卷河北,占领了原先窦建德的所有夏国旧境,搞得河北地区天翻地覆。反观唐朝方面,不断损兵折将,丧师失地,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失利。

面对日益恶化的河北危局,以及此起彼伏的军事叛乱,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唐高祖李渊终于下定决心,动用大唐王朝的王牌力量,派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领兵出征,讨伐刘黑闼。就这样,李世民再次披挂上阵,率领唐军将士,踏上了平叛河北,讨伐刘黑闼的征途。

此时的李世民,刚刚结束洛阳之战,班师返回长安,仅仅休整了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李世民登上了人生事业的巅峰。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世民加号“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成为了大唐王朝名副其实的最高军事领袖。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开始渐渐将自己的人生重心,从沙场征伐转移到庙堂权谋之上。在这半年之内,李世民精心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谋臣集团,这就是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可以说,“秦府十八学士”,是日后李世民主要和太子李建成进行龙争虎斗的主力军,是整个秦王集团的核心力量。

关于“秦府十八学士”的形成,源于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东征凯旋归来。李世民东征凯旋,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统一了黄河流域,入主中原。唐高祖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并且,李渊又赋予了李世民一项特权,允许天策府自置官署,组建自己的势力圈。

当时,天策府的官署,分别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典签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应该说,天策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李世民专用的军事顾问、决策机构,只对李世民负责。

在这样的基础上,李世民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设“文学馆”,招揽四方英才。这样一来,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也就应运而生了。文学馆也就是秦府十八学士的前身,秦府十八学士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十八位当世才俊:

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旧唐书·太宗本纪》)

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政府机构。李世民利用手中的职权,开设文学馆,招揽贤才,秦府十八学士自然而然,也进入到了李世民的视野之中。而且,这十八学士的代表性很广:

心腹谋臣:如房玄龄、杜如晦。

儒家学者:如陆德明、孔颖达。

能对皇帝李渊产生影响的:苏世长、颜相时。

代表地方宗法势力:李守素。

这些人大多是前隋旧臣,也有的是王世充的旧部。用咱们开国领袖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如今,十八学士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投在了秦王李世民门下。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善于押宝和投资的人,对于“秦府十八学士”,李世民可是下足了血本。除了要食有鱼,出有车;另外,十八学士要一律配享五品俸禄,这不是高薪养廉,而是高薪养谋。同时,李世民又让当时的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藏诸凌烟阁,留待后人看”。

以文学馆为基础的“秦府十八学士”,虽然名义上是文学馆的成员,但实际上,则是李世民精心营造的一个谋臣班子。这是由十八个精英组成的精英团体,他们共同组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团。秦府十八学士也成为了李世民对抗太子集团的主要力量,一个属于秦王集团的谋臣组织,正式形成了。

半年之中,李世民加封“天策上将”,开设文学馆,招揽“秦府十八学士”,度过了一段相当平静的时光。可是,仅仅享受了半年的平静时光,河北叛乱突起,再次让李世民率师远征,奔向战场。

根据《旧唐书·刘黑闼传》的记载,此番挂帅平叛河北,实际是李世民主动争取而来的,“于是太宗又自请统兵讨之”。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洺州失守的第二天,李世民主动请缨,毛遂自荐,请求率军出征,征讨刘黑闼。正好,这个时候,唐高祖也想让李世民挂帅,于是顺水推舟,正式派李世民带兵出征。

对于李世民来讲,这些年南征北讨,戎马倥偬,早已是家常便饭。而且,每次出征,李世民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携带着赫赫战功,凯旋而归。所以,李世民认为,此次前往河北平叛,肯定会像以往的战争一样,马到成功。可是,李世民把事情想简单了。这场戡乱河北的战争,将在李世民的戎马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此战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它不是针对某一割据势力的对外征讨,而是一场稳定内部的平叛战争。平叛当然需要武力,但更重要的是收服人心。李世民在平叛河北的过程中,只重视军事征服,却忽视了收服人心的重要性,使得平叛一波三折。因此,李世民在这场战争中,将要学到不少东西。

那么,作为横扫千军,一路披荆斩棘的大唐战神,李世民在率军平叛河北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在这场战争当中,李世民又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为他日后开创“贞观之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先来看一下事态的发展。

李世勣所部全军覆没,遭遇惨败之后,唐王朝对于河北局势的控制,已经彻底失控了。攻占相州不久,刘黑闼并没有消停下来,不断出兵,接连攻取邢州、赵州、魏州、莘州等地。到了第二年,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初八,东盐州治中王才艺,杀死刺史田华,以城响应刘黑闼。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兵至相州,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定都于洺州,在河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刘黑闼称王,标志着正式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准备长期割据河北。

同时,刘黑闼大封文武,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征召王琮为中书令,刘斌为中书侍郎。一切典章制度,基本模仿窦建德时期。并且,众人一致认为,若论军事指挥,刘黑闼要比窦建德略胜一筹:

窦建德时文武悉复本位。其设法行政,悉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资治通鉴》)

同年正月,李世民率领大军,进入河北,直面刘黑闼叛军。那么,面对全境沦陷的河北,以及气势正盛的河北叛军,用兵如神的秦王李世民,又会采取怎样的战法,战术,击败叛军,收复失地?

最初,李世民亲率唐军主力,刚刚进入河北时,前锋兵马率先抵至获嘉。此时,刘黑闼和叛军主力,都驻扎在相州,攻克相州还不到一个月。因此,刘黑闼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更何况,刘黑闼曾经在窦建德麾下效力,肯定是领教过李世民的厉害。李世民来到河北,这场仗怕是不好打了。

经过慎重思考,刘黑闼一狠心,觉得李世民进军神速,且相州刚刚攻占,不利于长期坚守,抵御唐军;如果死守相州,势必会被李世民重兵围困,难以抵挡。于是,刘黑闼作出决定,放弃相州,撤军退保洺州。

刘黑闼主动放弃相州,李世民认为,机会难得。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十四日,李世民指挥唐军,一举收复相州,进军肥乡。紧接着,李世民率军一路追击,兵临洺州,在洺水县安营扎寨,对洺州形成威逼之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