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渊早就对杜伏威产生了怀疑。众所周知,杜伏威于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入朝,辅公祏则是在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起兵反唐。仅仅一年,辅公祏便在江淮起兵作乱,这时间未免也太巧了吧。
为什么杜伏威前脚刚走,辅公祏后脚就造反了,莫不是二人商量好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封伪造的书信,直接成为了一切的源头。唐高祖也不甄别这封信的真伪,认定杜伏威就是辅公祏背后的大佬。
随即,唐高祖对杜伏威作出了处置。当然,唐高祖并没有杀了杜伏威,可这个处置依然相当严重。什么处置呢?唐高祖下令,褫夺杜伏威的官爵,削其属籍,并抄没家产。实际上,等于一撸到底了。不久之后,杜伏威暴病身亡。
综上所述,可以大致推断出杜伏威的死因。杜伏威由于唐高祖处置不公,心灰意冷,郁郁寡欢,日日留恋于长生不老之术,最终因过量服食丹药,导致病情恶化,一命呜呼。可见,杜伏威虽不是被唐高祖直接杀死,却也是被他间接逼死的。
在杜伏威蒙冤的过程中,唐军前线主帅赵郡王李孝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正是李孝恭拿着那封伪造的书信,向唐高祖举报杜伏威谋反。最终,唐高祖才对杜伏威作出了剥夺官爵,抄没家产的处置。那么,李孝恭为什么要和杜伏威过不去呢?他与杜伏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过节呢?
其实,李孝恭和杜伏威之间,并无过节。可是,李孝恭却与杜伏威的养子阚棱,一直势如水火。为了陷害阚棱,李孝恭必须要拉杜伏威下水。所以,杜伏威是被莫名其妙地牵连进来的。
此次平定辅公祏,唐军前线的“三驾马车”——李孝恭、李靖、李世勣,居功至伟。因此,战后,唐高祖进行封赏,任命李孝恭为东南道行台右仆射,李靖为兵部尚书。不久,高祖撤销东南道行台,改任李孝恭为扬州大都督,李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同时,唐高祖十分赞赏李靖的战功,说:“靖,萧、辅之膏肓也。”
然而,就在大战之后,身为唐军主帅的李孝恭,却与同为唐军将领的阚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阚棱前文介绍过,是杜伏威的养子,江淮军的猛将。后来,跟随杜伏威一同入朝。辅公祏反唐,阚棱主动请缨,随唐军主力一起南征。在唐军与辅公祏的决战中,阚棱挺身而出,喝退江淮旧部,为唐军反攻创造机遇。可以说,唐军平定辅公祏,阚棱是立下大功的一员战将。
可是,平定辅公祏后,阚棱却和主帅李孝恭闹起了别扭,二人关系越发紧张,乃至到了最后,李孝恭竟要设计陷害阚棱。关于李孝恭与阚棱的矛盾,主要还是出在李孝恭的私心之上。
赵郡王李孝恭,虽然是仅次于秦王李世民的李唐宗室第一名将,军事才能出众,战功赫赫。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在性格上的缺陷。李孝恭为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就以此次陷害阚棱为例。
此番唐军平定辅公祏,李孝恭私心作祟,认为这是大捞一笔的好机会。于是,辅公祏覆灭后,李孝恭大肆籍没辅公祏余党的田宅。不仅如此,李孝恭欲壑难填,还将手伸向了杜伏威、王雄诞、阚棱的田宅。
没想到,此举却激怒了阚棱。阚棱是一员武将,秉性耿介,不懂得拐弯抹角。看到李孝恭如此做法,觉得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因此,阚棱找到李孝恭,向他讨要说法,言语之间,难免冒犯到了李孝恭。
试想一下,李孝恭何等人物,堂堂李唐宗室,心想,你阚棱不过一介降将,竟敢如此出言不逊,冒犯本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自此以后,李孝恭便恨上了阚棱,想要将其除掉。后来,李孝恭罗织罪名,找来辅公祏审问,辅公祏一口咬定,阚棱是自己的同谋。最终,李孝恭以谋反之罪,杀死了阚棱:
阚稜功多,颇自矜伐。公祏诬稜与己通谋。会赵郡王孝恭籍没贼党田宅,稜及杜伏威、王雄诞田宅在贼境者,孝恭并籍没之;稜自诉理,忤孝恭,孝恭怒,以谋反诛之。(《资治通鉴》)
本来,这只是李孝恭和阚棱的私人恩怨。可是,李孝恭偏偏要把事情放大。在他看来,阚棱是杜伏威的养子,既然阚棱参与“谋反”,想必杜伏威也是知情的。于是,李孝恭便用那封伪造的书信,举报杜伏威谋反。最终,唐高祖才对杜伏威作出严厉的惩处,导致杜伏威的暴病身亡。
事实的真相,非常明显,杜伏威是被冤枉的。整个唐高祖武德年间,始终没有给杜伏威翻案。因为,唐高祖始终将杜伏威视为一个割据势力头目,一个潜在的隐患。为杜伏威翻案,无疑是让李渊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得知了杜伏威的冤情,主动为杜伏威平反。唐太宗下诏,追复杜伏威生前官爵,以国公之礼安葬,仍还其子封爵。应该说,唐太宗最终还给了杜伏威一个清白。
不管怎样讲,武德七年(624年),随着杜伏威暴毙,辅公祏枭首,标志着唐王朝平定江淮的军事行动,以空前胜利而圆满收官,消灭了长江下游最后一个宿敌,取得了南北一统的关键性胜利。
李唐王朝此次平定江淮,消灭辅公祏势力,对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来说,意义重大。主要有两个重要影响。
第一,唐朝实现了对江淮地区的有效管理。
之前说过,早期江淮地区的军事形势,错综复杂,以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为代表的江淮“三巨头”,鼎足而立。唐高祖李渊为了扫平江淮群雄,制定了分化、瓦解的策略,通过招降杜伏威,逐一攻灭了沈法兴、李子通两大势力,使得江淮地区名义上归附李唐王朝,实现局部统一。
然而,这种举措,仅仅是名义上的统一,李唐只是在地图上拥有江淮这片领地。江淮地区的归属,常年来回更迭,先是江淮三雄,再是杜伏威,后来又是辅公祏。即便杜伏威入朝,唐朝还是不能对江淮实施有效统治,江淮依旧掌控在当地实力派手中,这才引发了辅公祏起兵反唐之举。
如今,唐朝采用军事手段,全歼江淮主力,彻底将江淮纳入大唐版图。自此之后,江淮正式成为了唐朝的统治区域,唐王朝可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统治,结束了江淮独立于唐朝中央之外“国中之国”的现象。
第二,唐王朝正式平定了整个江南。
唐军四路出兵,攻打辅公祏之前,已经消灭了盘踞于长江中游地区的萧铣政权。也就是说,长江下游的辅公祏,是唐朝在江南所面临的最后一个敌人。因此,李唐平定辅公祏势力,等于拔掉了江南的最后一颗钉子。
平定辅公祏势力,李唐王朝彻底实现了对整个江南地区的统一,完成了南北一统的宏伟夙愿,将南方与北方连成一片。至此,唐王朝扫平了除朔方梁师都以外所有的割据势力,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统一。
话又说回来,武德七年(624年),唐军平定辅公祏的战争,之所以打得如此顺利,不费什么力气,弹指间拔除了辅公祏政权;除了辅公祏逆历史潮流,李唐平定江淮大势所趋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唐军占据长江中游的有利地形。在此之前,唐朝大举出兵,攻灭了盘踞在长江中游的萧铣政权,为平定江淮辅公祏提供了有利的地形优势,唐军得以南征顺利成功。
那么,这个萧铣究竟是何许人也?在隋末唐初的乱世当中,萧铣到底有怎样的过人之处,能够占据长江中游地区数年之久,屹立不倒,拥有足以和李唐匹敌的实力?最终,唐朝又是如何消灭这位江南枭雄,平定长江中游地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