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心生疑惑,凑近杨琦,试探询问:“我们杨氏,还有更好的血脉孢子?”
他怀疑,自家叔父被狠宰一笔后,无师自通了某种砍价技巧,正在和吕布来回拉扯。
“有。”却不料,杨琦高昂着头,一个“有”字铿锵有力。
杨信蹙眉,心中是一万个不信。
毕竟,他知道吕布是什么人。
杨琦则轻捋胡须,暗暗道:“我记得,这血脉孢子,是没有保质期的吧……”
……
禁闭室里,杨信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高顺。
这是个国字脸的青年,个头只是中等,但胜在肩宽体壮,虎背熊腰,如同一块千锤百炼的铁锭。即便身处囹圄,他也坐姿端正,脊梁挺得笔直,有着渊渟岳峙的沉稳气度。
他同样年轻,怕是只有十七八。
但已经能看出,这是个天生的军人。
高顺正低头写着什么,聚精会神。
右手边放着一摞纸,那是他刚写完的,摆放得整整齐齐。
直至杨琦、杨信走到跟前,高顺依旧头也不抬,笔耕不辍:“怎么刚走,又回来了?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么?放心,你们教我的话,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此事我会一力承担,绝不会殃及他人。”
显而易见,高顺是将杨琦、杨信等,当做了郭显刚派来对口供的那帮人。
而且,他并没有反抗,否则不可能身上一点伤也没有。
“这写的是什么?”杨信目光落在那一摞纸上,没有急于解释,而是饶有兴致道,“兵书?”
高顺摇摇头,面露自嘲:“我一个小小帐下吏,哪有资格写什么兵书?这本书,只是我自身训练和练兵时的心得和构想,想着或许有朝一日能打造一支铁血之师……可惜啊,没机会付诸实现了。”
杨琦闻言,对这个帐下吏也生出好奇,拿起《练兵武略》翻了翻,一看却就止不住了,越看眼睛越亮。
“这本《练兵武略》,少了些文采,用词也不够精炼,更是视野狭隘,缺少高屋建瓴的格局。”他先说缺点,赞赏之意却溢于言表,“不过,你倒深得‘兵技巧’的精要,长处在于‘精深’,在选卒、训练、装备、器械、士气等方面,都有鞭辟入里的见解。”
杨琦不是军人,但也是大族子弟,又有内任侍中,外放太守的内外历练,眼光当然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