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在朝堂上,轻声辩驳着。
其中玄机,朝堂大臣们,只是听着,此事没有明朗之前,没人出列相帮。
袁荣做事稳重,假如没有十足把握,他不会轻易参奏官员。
众大臣明白,袁荣是什么人,是老尚书令,左老太爷,亲自提拔之人!
袁荣年纪轻轻,便已身居高位,上奏之事,岂能儿戏?
左老太爷什么人,不老书院外院弟子,燕国上柱国。
当年与镇国大元帅齐名,当年左老太爷,还不是尚书令。
他便在朝堂上,拳打脚踢官员,连圣上都要礼让他三分。
袁荣要参奏一人,朝党大臣们,无人不敢出列。
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皆是默不作声。
若不牵扯自身,谁也不会吃饱撑的,出列发声。
就连朝堂上,拍袁荣马屁者,都不会有。
朝堂大臣们,那位不是人精,不知道躲避此事?
姬燕也未震怒,反而看向朝堂官员们,他也不开口,就那么看着,
直到大将军高汉良,忽然出列,有事要奏。
高汉良双手持笏板,行礼过后,轻声上奏道。
“启禀陛下,严大人纵容子侄,为非作歹。其子数年前,欺压商户,霸占财产,若不是天监司外事郎遇到,那商户孤儿寡母,早已尸骨无存。严大人亲侄,调戏军人家属,便是燕京城内,城防参将,薛云郎之妻,还差点闹出人命。如今薛云郎,安家燕京城,传来一问便知。”
听高汉良上奏,此时姬燕,好似气的直哆嗦。
他大怒道:“大胆严宽,竟敢纵容子侄,调戏军属。燕国大军,乃是国之根本,你当大元帅令是儿戏,不怕株连九族吗?”
“启禀陛下,臣也不知此事,臣知罪,还请圣上责罚!”严宽吓的连忙认罪。
“一句不知,就想过关,严宽……我劝你如实招来,免得证据面前,圣上震怒!”
袁荣盯着身旁,一直额头触地的严宽,厉声说道。
其他大臣们,皆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好似修炼入定,坚着耳朵,用心听着。
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沾染是非,躲避不及。
此时丞相李源基出列,双手持笏板,连忙行礼。
他轻声上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严宽一案,不如交由三司会审,以示公正!”
既然李源基出列上奏,严宽再觉的冤屈,也不敢再多嘴。
三司会审,可不是刑部审理,谁也不敢徇私舞弊,他只能听天由命。
此时严宽,心知定局,差点瘫软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