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型制巨大的商船之所以未取消船帆,主要还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毕竟使用蒸汽机的情况下,是要燃烧大量的煤炭,需要花费不少钱。
可在有风的情况下,只要升起风帆,多多少少都能节约不少煤炭不是。
这风可是不用花一分钱的!
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蒸汽锅炉用的淡水问题,这就使得蒸汽船要比纯风帆船平时储存更多的水,以为锅炉烧水之用。
诚然,蒸汽船相较于纯风帆船据有不少优点,比如在近乎无风和直顶逆风的情况下,在驶入水文复杂的河道或者港口,蒸汽船都要比风帆船做得更好。
但是,相比于船上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或者人员,行驶途中也能省却更多的费用,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的船就要比全蒸汽驱动船优势更大,这对讲究经济效益的远洋运输船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齐国的蒸汽船发展三十多年,也是经历了各种曲折和反复。在蒸汽机的早期时代,帆船还是拥有许多优势,它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海域生存下来,并战胜可怕的巨浪。
而在初期技术不太成熟时的蒸汽船上,则面临海上的巨浪会冲垮或者损坏烟囱,浸灭蒸汽锅炉,切断它们的螺旋桨叶片等诸多不利因素。
早期的蒸汽船,在天气好时,平均航速也只能达到5-7节。而齐国那些飞剪型制的快速帆船,除非近于无风和直顶逆风,在各种情况下都要比蒸汽船航行的更快。
四十多年前,在快速帆船的鼎盛时期,帆船令人敬畏的巨帆垂挂在甲板之上高度会达30多米,一张前下桁大帆的面积就有30平方之巨。
除了方形帆之外,一般从头至尾还配有16张或更多的三角帆。尽管这些帆相对较小,但它们却具有更佳受风角度的特点。当船只处于迎凤航行时,这些挂在桅杆之间的三角支索帆便可提供大量风力。位于船首的三角帆和前中桅支索帆实际上是舵向帆,当舵工需要转向下风时,这些三角帆协助船头调向。配置在艉部的后樯纵帆和斜杠中桅帆可提供一个相反的风压,迫使前部调向。
在正常航行中,为了确保稳定的航向,所有纵帆的偏转力相互抵消合为一股前进动力。悬挂在帆桁上的方帆可调墓到与龙骨成直角状,这样在顺风情况下可最大限度地吃风。当船只需要换向时,船长只要打破船首三角帆与后樯纵帆之间的平衡即可借助于风压和舵压,迫使这个庞然大物换向。
一艘齐国典型的四桅方帆船上的桅杆、帆桁和索具加起来的重量超过了60吨,但它们比起老式木桅杆和欧洲的麻索具不知结实多少倍。作为一种传统,齐国高速帆船常用的控制帆桁和风帆的操纵索具是沿用吕宋地区的麻索具--吕宋诸岛因为拥有丰富的野生蕉麻,已成为南洋地区最大的麻索具产地。
帆船高处的索具及其他笨重物件十分复杂多样,某些帆桁竟有30多米长,其中部直径达半米最大的帆翼,干燥时就有一吨重。如将索具中的金属线、索链和吕宋麻绳索头尾相接,它们将会绵延数公里。
但万变不离其宗,齐国的快速帆船总要遵循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作为主动力源,三根巨大的主桅杆上挂有十余张方帆帆型设计成短而宽,这样既便于操纵又具有最大的受风表面积。
不过,快速帆船纵有万般好处,但在操作使用起来却有一个较为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为了控制船上复杂而巨大的风帆,需要为其配备更多的水手。一艘排水量两千吨左右的风帆船,从船长到最底层的水手学徒,定员超过三百多人(若是战舰的话,人数会更多),其中轮班的操帆手就多达近两百余。
而同等规模的纯蒸汽船,所有操作人员加起来最多也不过五六十人,工作的重心也从风帆操作转至底舱蒸汽机驱动设备的运转和维护。
随着船舶蒸汽驱动设备的发展和改良,在近二十多年,许多信誉卓著的商船为了准时、可靠地提供服务,开始大规模的采用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船。在航行过程中,主要靠蒸汽机,而把帆装作为辅助推进工具。它们只在机器有故障时才驶帆继续航行。
而军舰,则在巡航时都靠风力驶帆航行,而在无风或风向不利时,才求助于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