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秦的求助(3 / 4)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