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曾经的绿洲(1 / 4)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是那会儿的人们认为科技发展的弊端无非就是破坏环境之类的。

直到今天,人们才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对科技的依赖性有多大。

神秘的磁场圈就像一个滤网,人类要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科技上,那么人类就只能接受被阻隔在外的命运。

拟定操作流程的时候,怎么向车队发出操作信号成为了一个难题。想来想去,不被现场因素干扰又不需要太长时间准备的办法有三种,最后能用的只有一种。

1首先电子设备是肯定不行,这也包括对讲机在内。

其次,沙兰地区光照强,白天探照灯不管用,晚上车队在沙兰沙漠里行驶又不安全,用探照灯打信号或用显示屏提示的办法行不通。

2磁场圈从进到出大概有五百米左右,用信号旗或人工做手势车辆不一定能看的到。这个办法也有风险,作废。

3最后可实施的办法就是用烟雾发出操作信号。据说这个办法是个老炊事员想出来的。

三种颜色的烟雾出现的快,散的也快,这是为了保证每一辆越野车都能明确知道烟雾信号是给自己的,而不会与前车或后车混淆。

其原理很简单,就是把演出用的干冰喷射器里加上了颜料。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干冰烟雾对着天空喷出两米以后又会很快的往下落。再在地上放上几台类似吸尘器的机器,烟雾一落地就会被快速吸走。

而水泥路只有短短3公里,这还是施工车队用了一整天时间动用了1多辆水泥车、3多辆压路机和牵引车不分日夜的赶造出来的。为的是让联合国车队能安全地通过磁场圈。

具体方法是先让两辆水泥车利用惯性穿过磁场圈,同时把刚准备好的水泥倒在地上,然后又用马力十足的牵引车利用惯性拖着压路车一趟又一趟地压出了这条相对平摊的水泥路。

为了这次的沙兰会议,人们想出了很多所谓的“笨办法。”

事后人们开始反思:

幸好现在还是2937年,人们还不是太依赖科技,上世纪八十年代到零零年代出生的人还在是社会的主要建设者。

但如果是再过几十年,那个时候的人如果也向现在一样没了科技的帮助,会不会就束手无策了?

上百辆越野车有序地进入到核心地带。除了有其中五辆车发生了一些小的擦碰,整个联合国车队都平安地到达了指定地点。

“这就是太空飞船啊,真壮观!”小王感叹道。

四个人里只有孙思源和罗平见过这艘飞船的照片和资料,所以只是静静的看着,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

警卫员小王和机枪手小林两个小伙子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太空飞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可能是受了科幻电影的影响,也可能是科幻电影里设计的太空飞船本来就符合物理学,眼前这艘太空飞船的造型就跟科幻电影里出现的飞船非常相似。

船身巨大无比,机翼却很小,就像一台可以飞行的航母舰船,就连船身都和航母都颜色一样,第一次看过的人还觉得挺好看。

这艘太空飞船原本叫西海号,在西南会议上西方国组织将其无偿地贡献给了联合国。

虽然这样做并非他们真心实意,但为了自保也只能这么做了。

而联合国在会议上直接就宣布西海号的最终决策权,以及多种权力归联合国所有,剩下的所有权力、包括技术专利归全世界49亿人共同拥有。

既然这艘太空飞船被充公了,那飞船的名字自然也要改。于是联合国就让全世界人类投票选出一个新名字。

从2937年1月开始,全民投票成为了全世界的主流,而且其流程很快捷。

联合国车队抵达罗布泊核心地带的新闻一播出后,全球人民立即就收到了一条短信。

短信上就只有一行字:

请发送您为飞船取的名字。

说是投票,其实就是所有人在手机上随便输入一个名字发送出去,然后后台又整理出最多出现的名字。

打个比喻,就好像有1个人正在纠结晚饭到底吃什么,有一个人就出了个主意,让1个人分别写下自己要吃什么。假如结果是有4个人写的都是火锅,其他6个人写的各不一样,那大家就吃火锅。

摆在以前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可笑至极的,可摆在2937年这却是个非常妙的做法。

当时的人们身处绝望,谁都不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是怎么样,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出现一个希望。

比如,赤龙国的沙兰有他们想知道的答案、人类制造出了太空飞船并且飞船的名字由人们自行投票选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对大家都好。

反之,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沙兰的事,如果不把真实的情况如实地转达给全世界,那人们自然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抛弃,从而一窝蜂地涌到沙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