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耶律得重仅仅带着不足千余的残兵败将,险之又险地突破了重围。
而经过了果断的救援后,辽军留在涿州城内的军队也被全部剿灭,经过白沟河和涿州城两起大战,最初陈兵边境人马,已然近乎死伤殆尽。
当真正占据了这座辽国边境重城时,乡军上下恍若梦中,再看着忙前忙后,尽力相助的汉民百姓,就连秦明都发出感慨:“总教头不纳粮的口号,真是太高明了,直中燕云汉民的心啊!”
李彦道:“百姓太苦了,其他一切说得再天花乱坠,都不如让他们手中有粮食来得实在,这些配合乡军的城池,一定要严格履行承诺,给复一年。”
“这一年间无论再困难,就算是断粮要退兵,也不允许在向乡军投诚的州县征粮,一粒米都不准从当地汉民百姓手中拿,明白了吗?”
负责征粮的朱武和柴进上前领命:“是!”
李自成的政治口号,其实是“均田”“蠲(juān)租”“不纳粮”,这是十分符合明末需求的,也为自己军队的供养做好了铺垫,正因为明确了当时老百姓最渴望什么,他才能压过其他起义军,终结大明的国祚,至于最终的失败,也与“不纳粮”没什么关系。
但凡事不能生搬硬套,显然辽国燕云的汉民百姓,和明末的百姓有很大不同,李彦不需要前两种,也不能许诺前两种,就只留下了“不纳粮”。
不过他也吸纳了李自成的一些精髓操作,比如“不纳粮”的前提,在于“先服不输租”,讲白了就是你先投降了,我才不收你的粮,至于不投降的州县,被乡军打下来,那就是顽抗的辽国忠狗,自然是该怎么收就怎么收。
不能一味施恩,赏罚永远要分明,政策才能实施的下去。
在这样的政策思路下,当李彦率领乡军正式入主涿州城,迎来的是一片欢呼。
当街上一个个面有菜色,甚至骨瘦如柴的百姓以激动热烈的目光看过来时,众将顿时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光复者,而非入侵者。
“民心可用……我们真的能光复燕云了!”
“一百七十多年!一百七十多年啊!”
每个人都难掩激动与狂喜,事实上当年宋太宗也打到过燕京城下,然后在高粱河惨败,驴车一骑绝尘逃跑,如果按照深入程度,其实是比起现在更进一步的。
但就算不懂兵的文人,也知道相比起赵光义仓促为之的北伐,此次乡军先在白沟界河堂堂正正地大败辽军,然后又在燕云汉民百姓的帮助下,成功拿下涿州,这样步步逼近的稳健进军,有更大的希望,能在时隔一百七十年后,将这片本该属于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重新夺回!
作为李彦来说,感慨只会更深。
因为在场的唯有他一个人知道,历史上这片区域,真正被中原王朝光复的时间,要等到明朝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
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的913年开始,到明朝洪武元年,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区域,被异族整整统治了455年,历经辽、金、蒙古三个政权,最终才重新回归汉人手中,可谓历经了波折。
现在他却正式来到了这片土地的一座重城之内,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如果我乡军都不能拿下燕云,那恐怕后来者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