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心疼他李哥,便怒斥了一番赵匡胤。
“你说皇帝,一任一任换了多少大宋皇帝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啊!人家李哥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人啊,我带的是贞观群臣,璀璨将星啊。你们这批人是什么人啊,你让我带?你大宋君臣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连范雍那怂包都能去当知州抵御西夏,他能抵御吗?抵御不了,他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吧?”
“再下去就要输安南了,输完安南输大理,输完大理输土人,接下来就没得输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大宋的君臣在文化水平上都不弱,尤其是赵佶……”老朱在一旁拱火,柴荣看着吐槽的李清不明觉厉。
“哦哟,谢天谢地了……”李清连忙抱拳道:“你像这样的君臣,本身就打不好基础,偏科严重重文抑武,你能给我保证在好水川或者是汴梁保卫战,这样关键的战争他能赢啊?务实一点,我劝你赵宋把断了的那条腿给接上,把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这个理念先搞懂,人家小李(守东京的李纲)带的蛮好的,你把他去换了干什么?你在汴梁一败涂地,连后宫嫔妃都让人抓去开impart了,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
“别说了,别说了……”赵匡胤捂着脸,无地自容。
靖康之耻可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哪怕赵佶和赵桓不是他的后代,可毕竟也是姓赵的,根儿是跑不了的。
“去靖康年间的事儿先暂停一下吧……”赵匡胤叹了口气:“我的部队正在柴兄……”
柴兄二字刚出口,就被柴荣给打了一拳。
“入你娘,老子姓郭!”柴荣怒气冲冲地骂道。
“郭兄……在郭兄那里帮他打仗……”赵匡胤无奈地说道:“暂时分身乏术,无暇他顾,不如换一个地方,比如去英宗或者神宗那里。”
“赵曙那里没什么好看的,”李清锐评宋英宗道:“他即位四年就死了,没什么功劳,也没什么过失,当然也或许是来不及展现他的平庸就死了……”
李清倒也不是说瞎话,赵曙即位以来,算是萧规曹随,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但是在英宗一朝,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入不敷出成了英宗朝的常态。
而宋神宗赵顼那里,就有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了——元丰四年的时候,西夏惠宗李秉常想要割地与宋议和,结果却被梁太后囚禁。赵顼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绝佳的时机,发动五路伐夏大战。
十一月末,宋将刘昌祚攻至灵州城下,就在他即将攻入城内的时候,结果主帅高遵裕嫉妒他的功劳,派遣使节飞马赶到并加以制止,以致贻误战机,久攻不下,反被西夏决河水所淹,宋军被迫退回。
李宪率熙河路宋军于九月初二攻占兰州,并且在当地筑城。赵顼采纳李宪建议,于次年正月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
此战宋军只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但相比于消灭西夏的初衷,战果确实一般。但对于宋朝这个常年外战打不赢的国家来说,已经是一剂强心针了。
随后赵顼灭夏的雄心更加旺盛,他采纳徐禧建议,修筑永乐城,并且在当地屯军,想要困住兴州的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三十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宋军将校伤亡二百多人,损失民夫工匠二十多万。战报传至汴京,神宗临朝恸哭。
从此,赵顼也失去了斗志,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
李清觉得,还是去元丰四年的西北地区比较好,毕竟五路伐夏实际上是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
再说元丰年间不止有战事,还有“怀民亦未寝”。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