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仙丹(1 / 4)

崂山地处偏僻的海宾,深岩幽谷,数百年来被某些方士、道人称为“神窟仙宅“。

传说崂山里不但住有神仙,还有吃了可以“长生久视“的仙丹妙药。

历代不少有名的方士、道人、文人墨客都到过崂山,前来修炼、游览。

这崂山山势涧壑曲折,山峦峭拔耸秀,奇石滚滚欲动,削壁徐徐而行,古柏苍松比老,秀竹奇花争妍,山海相连,云飞霞飘,确实有它的独特之美。

因此,《齐记》中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

崂山方圆百里,道教宫观很多,有逾数百年的道观,据称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但实际上,崂山道教庙宇不止九宫八观,峰前崖后,山坳涧旁还有很多小道庵。

崂山道众常说:“崂山道观天上星,七真降临归正宗,若问宫观谁为首,老君峰下太清宫。

这太清宫乃是崂山宫观之首,与上清宫、太平宫同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敕建的道场。

太清宫在崂山道教庙宇中,是历史最久、占地最好、规模最大、道众最多、影响最深的庙宇,坐落在崂山老君峰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

按理来说,这太清宫如此大的名头,定然应该是崂山上最靓的崽,但实际上,如今崂山上香火最旺盛的道观,却是一个不知名的崖边新观——白云观。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古朴庄重的白云观前。

天色不过方亮,但那门前的小广场上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车马软轿络绎不绝地排列开来,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长龙,从观前的小道一直延伸至远处山道的拐角,几乎将整个地面铺得满满当当。

各式各样的马车、驴车错落有致地停靠在道路两侧,软轿更是形形色色,但只看车辆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的精致雕花和鲜艳的漆色,以及轿子上那华丽的金顶绣帷装饰,便知道此处的信众全部都是富贵人家出身,没一个穷鬼。

就算少数几个步行来此的信众,看那衣着,也不是普通人家的粗布衣服。

只是这些人形容枯槁、干瘦、眼窝深陷,明明都是富翁身份,却好似营养不良一般。

他们反复地在观门前徘徊踱步,焦躁地等待着庙门开启的一刻,表情热切而紧张,但就是没有一个念经祈祷的,一点都没有修道之人清静无为的样子,反而一副坐立难安、焦躁急促的做派。

人群聚集,难免会有所擦碰,这群信众便如同好斗的公鸡一样,一碰就炸,一会儿的功夫便已经发生了三四次冲突。

若不是顾忌着这是仙家居所,只怕此地早就已经血流成河了。

蓦地,一个员外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起来。

周边的人立时大哗,纷纷走避,同时高声叫道:

“仙丹!”

“快给他服食仙丹!”

那信众家的下人一边急忙抢救自家主人,一边苦笑着对周边众人拱手作揖道:

“诸位员外,我家主人的仙丹已经用尽了,还请哪位善长仁翁匀一颗出来先应应急,等我家主人在仙长处求来后,立即便原物奉还。”

周边那些士绅们原本围在附近神情紧张地看着这边,但一听说要借用“仙丹”,立即便换了脸色,神情冷漠,把头偏到一旁,理也不理。

那下人在众人面前跪倒磕头,苦苦哀求,但毫无作用,眼看那倒下的信众越来越惨之时,白云观的大门,霍然洞开了。

众人顾不得其他,立即小步快跑着奔向了那白云观的门口,对着开门的道童七嘴八舌地叫唤了起来。

“仙长,我带的是真金白银,先把仙丹赐我!”

“仙长,我带来了家中的地契,只为多换几颗仙丹回来!”

“仙长,小女年方二八,正当芳华,愿意送入道观,服侍于仙长身边,只求仙长开恩,多赐几枚仙丹于我!”

那下人也急忙爬起来,跟着众人往里去,但又不敢和这些贵人们推挤,只好拼命高喊着:

“仙长,我家老爷快不行了,求仙长先赐下仙丹救命!”

那道童态度倨傲,理都不理他,只是挥挥手,身后便上来了几个孔武有力的大汉,拦在门口收费。

那些富绅心急火燎地把随身携带的财富都拱手送了过去,再由那道童登记做好记录,然后才侧身让人过去。

那下人也从车中取了一小箱银子,顺利进入白云观之中,而那些家中已经没有财富的人,则被拦在了门外。

这些人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各种情况都有。

“仙长,我家中着实没有能够变卖的东西了,您就开开恩,再施舍我一枚仙丹……”

“仙长,我被家中的孽子赶出了家门,您让我先痛快痛快,我回头就下山去衙门告状,把那个忤逆的畜生给打死,重新把家产夺回来,到时候我双倍给您送过来……”

“仙长,我这几年可没少在道观花钱,您看在咱们往日的情分上,给我个机会,我回头就把我亲家也拉过来,他家里有钱……”

那道童皮笑肉不笑地道:

“既然几位家中一时间都不趁手,那不妨下次再来便是。”

“咱们之间交情归交情,但这仙丹炼制不易,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可是不成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