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夜宿龙床!太后沦陷!大事成(3 / 4)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不懂装懂。但是赫德也是乐意捧场,哪怕苏曳写得一无是处,他也会昧着良心夸奖。

但是接过来之后,赫德不由得惊呆了。

对于他的改革条陈,苏曳修改得非常细致,极其专业。

不管是机构精简,还是招募考试,又或者薪水架构。

苏曳都做出了最专业的批示和修改。

简直无法想象啊,清廷拥有海关这个机构才多少年啊?对这方面的知识应该是空白的。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吗?赫德道:“苏相,下官服了,彻底服了。”

一时间,他不仅仅是敬佩,还有畏惧了。

接下来总税务司的事情,大概是糊弄不过眼前这个总理大臣了,自己终究是要乖巧一些的。

历史上的赫德,虽然做的不错,但是对于清廷,还是带着鄙夷和糊弄的,尽管表面上忠心耿耿。

…………………………

次日,朝会!英国公使卜鲁斯,法国公使葛罗,正式前来朝堂,向总理大臣苏曳递交了国书。

然后,两国外交官正式进驻了东交民巷。

紧接着,各方款项也已经到了。

然后,不计其数的马车来到了京郊。

张国梁、景寿率领的京城守备两个师,进行全面的换装,加强了武力。

关于这一点,苏曳一方人强烈表示,应该只给张国梁的守备一师换装,而不应该给景寿的部队换装,那不是自己人。

若是给他们换装,未来景寿和自己为敌,岂不是强大了敌人?

但是终究,还是完成了集体换装。

此时京城,总共有四支军队。

苏曳的新军,也就是陆军第一师的三个团,总共四千人。

荣禄的天津新军,也就是帝国陆军第二师,总共九千人。

张国梁,冯子材率领的京城守备一师,总共一万六千人。

景寿率领的守备第二师,总共一万五千人。

景寿此人,是清廷驸马,是坚定的帝党。

换装完毕之后,九门提督府宣布,京城进入宵禁,暂定一个月时间。

然后,近五万军队开始严防死守。

街道上,时时刻刻都有军队巡逻。

苏曳的情报处,开始四处出动。

所有关键性人物,全部盯死。

京城所有进出者,开始登记造册。

所有原八旗京营所有士兵,全部呆在原有的营房之内,不得出营半步。

但凡出营,就视为谋反,立刻击杀。

因为,最最关键时刻要到来了。

大裁军。

…………………………………………

几日后,陆军部衙门正式成立。

继总理大臣后,苏曳再一次担任了陆军大臣一职。

朝堂之上。

太后叶赫那拉氏满脸冰霜,冷声道:“裁撤京营,既然定下来,那就是国策。”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哀家说了,接下来大裁军,不能有任何乱子。”

“谁惹出乱子,就杀谁。”

“谁敢闹事,就杀谁。”

西太后说得杀伐果决,而旁边慈安太后秀美的面孔微微颤了颤,终究什么都没有开口。

“荣禄。”叶赫那拉氏道。

荣禄出列道:“奴才在。”

“景寿。”

景寿出列道:“奴才在。”

“张国梁。”

张国梁出列道:“臣在!”

叶赫那拉氏道:“接下来,整个京城就交给你们了。”

“大事用重典!”

“记住一句话,大裁军时间,谁敢跳出来,格杀勿论!”

“嗻!”几个人躬身道。

太后道:“裁撤八旗京营,明日开始!”

……………………

次日!

大裁军,正式开始。

各个京营中,全副武装的军队守卫。

八旗京营的士兵们,早已经完成了缴械。

所谓裁军,更多是一种仪式。

每一个八旗兵丁和将领,都要上来签名。

表示愿意服从中枢命令,领着安家银子,放弃军职。

每一个人签字完毕后,都会拿到一张汇票。

北方银号的汇票。

这一家银号,里面有山西票号商人的股份,但是真正的掌控着还是苏曳的南方银号。

凭着这张汇票,就可以一次性取出一年的饷银。

接下来每个月去领取八成饷银,领足两年为止。

当然,一旦发现这个八旗兵有任何谋逆之举,这笔银子就立刻断掉。

而另外一边,则是帝国新式陆军招募处。

按照苏曳的奏折,这次要新建三个师的中央陆军,总共三万人。

要有一半旗人。

但是,去招募处签字的人不多。

苏曳亲自去裁军现场,他能感受到浓烈的恨意,还有压抑的仇恨。

说是心灰意冷也罢,说是心怀怨恨也罢,这群人被裁撤之后,不愿意去为新的帝国陆军效命。

………………………………

但是到了第二天。

忽然之间,去招募处的人多了起来。

而且都是八旗青壮。

很显然,是有人暗中下了命令。

如果没有人报名新式陆军的话,那三万兵源就可能全部招募为汉人了,就等于白白失去了未来帝国新式陆军的份额和权限。

很显然,这期八旗不甘心失去兵权。

打算在未来的帝国陆军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但毫无疑问,曾经在天津训练新军中,伯彦和苏曳争夺新军控制权的一幕不会再上演了。

接下来几天时间内。

京城的气氛依旧压抑,甚至是恐怖。

但,依旧是如同酝酿的火山,始终没有爆发。

整个大裁军过程中,尽管近十万人无比仇恨的目光无法掩饰,但……终究还是完成了。

没有人作乱,没有人闹事。

其实,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坏消息。

有人闹事,有人作乱才是正常的,代表着这群八旗兵已经一盘散沙了。

整个裁军过程中,所有人都压抑着仇恨和怒火,依旧乖乖完成裁军。

代表着依旧有人指挥这群人,他们在蛰伏。

整个朝会过程也是这样的。

很多旗人大臣,依旧在做事,依旧上朝。

但是很明显有看不到的鸿沟横在中间,朝廷陷入了一种肃杀冷酷的氛围之中。

甚至两宫太后都感觉到孤立。

无数旗人大臣的态度是冷漠,服从。

所有汉人大臣的选择是中立。

当然,很多人其实都在待价而沽。

希望苏曳去拉拢,去封官许愿等等。

但是苏曳却完全没有这样做,就是在这种冷淡对立中,继续维持中枢的运转。

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