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都是经验。
紧接着,土豆也开始了收获。
土豆的产量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但最高也保持在了一千斤左右。
哪怕是在坡地,也有好几百斤的产量。
同时,众人也发现了土豆的一些特性。
这对于在大明推广,有很大的好处。
九月份,宝船的修复工作完成,同时,朱棣又给下西洋的船队添了三十艘大船。
贸易所需要的一应货物,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是的,郑和又要出海了。
他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送各国使臣回国,有时间的话,再探索一下陌生的地方。
得知这个消息,杨轩特意放下手中的事,去送了郑和。
“三宝,保重,一切以安全为重!”
杨轩叮嘱。
“侯爷,保重!”
郑和行礼,随即踏上了宝船。
航海是他的梦想,再多的危险,他也不怕。
杨轩驻足良久,此次分别,再见面,又不知道得过去多久。
…
十月。
红薯也可以收获了。
红薯的产量依然坚挺。
不过红薯并不耐涝,相反相当耐旱。
这是个很好的消息。
北方降雨不比南方,红薯是很好的作物。
玉米、红薯、土豆等在南方收获后,北方也陆续开始了收获。
产量嘛,因为气候、降水等多种因素,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影响。
但总体来说,玉米、红薯、土豆等都是比较适合在北方种植的。
当然,这才是第一次在大明种植,经验还是需要再积攒一些的。
种过地的都知道,同一块地,不能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
必须轮种才行。
所以,原先的试验田,杨轩进行了调整,甚至又开辟了新的试验田。
永乐十六年,由于总结了去年的失败经验,今年玉米等三样粮食获得了丰收。
这也证明了,大明的土地,是适合种植这三样粮食的。
同时,在杨轩和朱棣商议过后,大明引进新粮种的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到了民间。
算是让百姓们先有一个了解,免得正式推广的时候,百姓抗拒,出现意外。
这一年,铁铉在北方推行新政,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剩下的就只有顺天府和山\/\/东.省。
永乐十七年,又种了一年。
玉米的最高产量,维持在了四百斤左右,
土豆和红薯的最高产量突破了一千五百斤,最低也有五六百斤,七八百斤的产量。
当然,这也是由于田地的优劣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不过相比于水稻、小麦、粟米等,不怎么挑地,且产量不低的新粮种,绝对能够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经过三年的种植,玉米等粮食的粮种已经储备了很多。
北方各省府都可以兼顾到。
南方各省也可以兼顾一部分。
朱棣对于各省府县的要求就是,在永乐十八年把新粮推广开,并且下发了最新编纂的新粮种植手册。
当然,不可占用种植水稻和小麦这些主粮的良田。
毕竟,在大明,水稻和小麦才是主流主食。
……
入冬前。
郑和带着船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