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从街亭之失,看北伐失败的原因。(4 / 4)

“这些说明了街亭之失马谡负主要责任。”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但,仅以诸葛亮错用马谡、马谡指挥不当导致街亭的兵败,来解释蜀汉此次北伐的失败是不够的。”

李承乾认真听讲。

“《马谡传》里记载,马谡被张郃所破后‘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

“《王平传》记载马谡兵败后‘众尽星散’。”

“《赵云传》引《云别传》记载‘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

“这些史料都显示了魏军再反攻时,蜀军发生了溃败。”

“但蜀军出征前‘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为什么遭到反攻时会溃败呢?”

李承乾摇摇头。

“阿耶,孩儿不知。”

李世民摸了摸他的头,这一场兵法对他来说的确晦涩难懂。

“承乾,‘临事而惧’出自《论语》哪里?”

李承乾回忆了一下自己背过的论语。

“《论语·述而》载,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何意?”

“意为,为将者应该临事忧惧、喜好谋划,不可莽撞逞匹夫之勇。”

李世民赞许的点点头。

“自古将诸葛亮这句话理解为不能训章明法,以至于临事而惧,所以招致失败之人,皆是不通经义之人。”

“与诸葛亮之意南辕北辙。”

“诸葛亮之意乃是反思自己未能做到‘临事而惧’。”

李世民笑了笑。

“世人皆说诸葛亮谨慎,但他却认为自己不够谨慎。”

“他认为是自己不够谨慎,所以才有街亭之败,箕谷之失。”

李承乾挠了挠头。

“阿耶,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认为?”

李世民摸了摸他的头。

“就这和前面的兵溃联系在一起了。”

“蜀军出征时,军容整齐肃穆,但连连大捷让他们有了骄傲轻视之心。”

“诸葛亮也不例外,他估算错了魏军的行军之快。”

“也没明确陇西之地的要点在于隔断与关中的联系。”

“等张郃大军到达街亭时,一切就都晚了。”

“诸葛亮以为马谡能抵挡一阵张郃,赵云能挡住曹真,自己能收复陇西。”

李世民感叹一声。

“他终究是人,不是神。”

“诸葛亮斩了马谡,还诛杀了将军张休、李盛,夺了黄袭的兵,可知‘兵将不复相录’的溃败不只在街亭一处。”

“北伐作战的失利,根本原因不在于马谡,而在于庙算不清,过于急躁,没有看清楚此战的要点。”

“马谡的街亭之失,只是让蜀军庙算不清的危害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了。”

李承乾思索片刻,抬头道:

“阿耶,诸葛亮的临事而惧,是因为他知道一切的部署,但就是错估了魏军的反应之快了吗?”

李世民点点头。

“瞬间而下陇右三郡,整个蜀军都认为能从容收复陇西,然后堵塞陇右关隘,随后剑指关中。”

“可魏军的快速应对打破了这个局面。”

“若是一开始就堵塞陇山关隘,魏军便无计可施了。”

“可惜…后来的姜伯约明白了,但也晚了。”

有人要看硬核,这够硬核不?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