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唐明宗·李嗣源(3 / 4)

“他们家人所享受的财禄难道不是其他百姓们的身家性命吗!”

“杀得好!”

……

【虽说唐明宗是明君,但也有不少过失。】

【起初重用枢密使安重诲让他全权掌握政务,等到他闹出乱子闹得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又轻率地将他杀了。】

【同时立嗣的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结果,次子李从荣趁他病危之际,发动兵变。】

【虽然这次兵变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也成为了皇室成员争位的肇因。】

【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兼并两川,成割据状,他征剿无力,一筹莫展。】

【攻打夏州定难军李彝超失利,致使夏州洞悉中原虚弱的本质,开始逐渐做大,最后世袭为西夏国。】

……

后唐·明宗时期一身粗布麻衣,头顶挽着一根木簪。

发须皆白的李嗣源扶膝叹气。

平夏州是自己过于急躁了,没有查明地利。

夏州城墙被赫连勃勃修筑的如铁石一般,任凭斫凿,都不能破毁。

城垣地基还极为坚固,根本挖不动。

党项人的四万多骑兵又在四野流动,飘忽而来,飘忽而去,专以劫掠为目的。

而官军的人嚼马喂,全靠关中输运。

但从关中到夏州,山路艰险狭隘,运输一斗米要费钱数贯。

但关中早已困竭,无力供应药彦稠的五万大军围困夏州三个月,粮草耗费无数。

旷日持久随时都会面临粮草不继的危局。

但李仁福暗中与契丹勾结,如果李仁福与契丹联合一气,就会对西北边境造成无法测度的危害。

河西之地如果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关中。

关中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中原……

“时不我待啊……”

……

【公元933年,年老的李嗣源突然中风,月余未见群臣。】

【同年十一月,李嗣源病情加剧,次子李从荣入宫探望,问得哭喊声以为李嗣源已经病逝。】

【随即回府率千余牙兵,列阵于天津桥胁迫群臣拥戴自己。】

【此时苏醒的李嗣源命令将军孟汉琼率领禁军讨伐李从荣,李从荣被擒杀。】

【而李嗣源听到儿子被诛杀的消息后,悲骇之中病情加剧。】

【追废李从荣为庶人,并从邺都召回第三子宋王李从厚。】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于大内雍和殿,终年六十七岁。】

……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逐渐进入下一个人像,不由叹息一声:“虽说只是个藩镇国,还是个异族皇帝。”

“但纯厚仁慈,宽仁爱人。”

“假借唐名,可也保留了几分大唐颜面,如此皇帝也不给些评绩未免有些不体人情了。”

吕雉端坐一旁,淡淡道:“就伱多嘴。”

刘邦挠了挠眉梢,晒然一笑道:

“发发牢骚罢了,毕竟是个好皇帝。”

……

大汉·文帝时期刘恒略带几分惋惜:

“即位之时已经六旬,但生民实赖以休息。”

“天不假年……何其可悲。”

“若能多些时日,也许能稳定天下吧。”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内无声色,外无游畋。”

“不任宦者,废内藏库。”

“赏廉吏,治赃蠹。”

“贤主也。”

刘庄看着刘秀,目露疑惑。

“阿父……你这是……”

刘秀背负双手淡淡道:“给他、给天下,寻一线生机。”

……

大唐。

李世民于龙座上端正身形,朗声道:“戒游观、安社稷,无声色、肃宫庭。”

“五谷丰登,寡过修身。”

“束兵息马,人无争夺。”

“虽非文景之治,亦平安之世也。”

“嗣源虽胡人,然以国泰民安留意天下!”

“诸卿,其可为中原天子乎?”

“可为李唐后世贤主哉?!”

众臣肃穆正颜,躬身行礼道:

“然也!可为大唐贤主也!”

……

天幕上。

原本浮现出的人影缓缓隐藏下去,李嗣源的身形再次出现。

……

【唐明宗·李嗣源】

【军事成绩: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出力颇多,然对夏州军事的错估,导致用兵失误,遗祸甚深。

评价C级,得两分】

【制度建设:限制节度使与刺史奏请判官的权力,命令县、镇拒绝藩镇的增税要求。

下令节度使若除移,其任命的僚属要随其移镇,而不是留任旧职。

下令不再任命监军,不再以宦官掌握内诸司。

明令禁止朝廷官员干预地方行政,向地方举荐人员。如有发现,一律罢官严惩,不仅干预者要贬官,被举荐人也要流配。】

【允许地方官员举荐人才,并且对各类官员的举荐人数作出规定,作为考核标准。

为确保举措人才的质量,推行举荐者与被荐举者的表现、业绩挂钩的连坐制度,形成一股举荐人才的热潮。

每年对内外文武臣僚都要进行考核,选优罚劣。】

【党项等蕃族常常以献马为名,把劣马送到京城,朝廷都按照原价给钱,还提供吃住,进行赏赐,花费很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