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不是太忽视对太子的关心了。
如果是在自己身边教导长大,或许不会这么不辨是非吧。
……
【三杨尚且不能拿王振如何,资历尚浅的年轻后生更指望不上。】
【于是,朝廷大权完全落入王振之手。】
【就连公侯勋戚见了都要喊一声“翁父”】
【而内阁三杨面对王振的咄咄逼人毫无招架之功。】
【杨荣素有不廉之名,王振唆使言官,弹劾其受宗室靖江王贿赂。】
【虽有杨士奇立解,还是被都察院和大理寺盯着不放。】
【不久,年迈的杨荣忧愤而死。】
【其后,杨士奇也因儿子杨稷杀人一案,受王振要挟,不得不离职。】
【虽有皇帝降诏慰勉,终至“忧不能起”。】
【三杨只剩下杨溥一人,王振更是不放在眼里。】
【公元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宫中对王振最后的抑制力量也失去了。】
【一朝之中,抑制宦官、引导皇帝健康成长的良性政治力量至此终结。】
【从此内阁、内廷之柄,皆为王振所攘,生杀予夺尽握于其手。】
……
天幕上。
大同。
城墙之上布满战火过后的伤痕。
大明的龙旗被马蹄陆续踏过。
胡骑叩关。
……
【就在朝堂一片乌烟瘴气之时,大明疆土也没得了安生。】
【在经历了“仁宣之治”的高度繁荣后,正统年间的大明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首先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后果就是流民的大量增加,起义相继爆发】
【原属于军队卫所的各类军屯土地也大面积流失。】
【原先有百多士兵的军事重地,逃得只剩下一两个人。】
【而没逃的部队,不但战斗力低下,且供应严重不足。】
【军事重地大同当地的驻军衣不遮体,生活极度困顿。】
【军械质量也开始下降,大明最精锐的神机营,领到的兵器盔甲质量都不过关。】
【而大明最精锐的骑兵三千营,战马竟缺两万多匹。】
【但还没等着朝堂解决这些麻烦时,外患也来了。】
【公元1449年七月十一日,瓦剌太师也先率军至大同一带。】
【塞外城堡尽陷,明将吴浩、宋瑛、朱冕先后败死,明军死伤惨重。】
【边关告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