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征,国家急务也不能及时处理。”
“车驾亲履险地,难保无虞啊。”
嬴政看着那边几人嘀嘀咕咕的,又看向刘邦。
“你觉得这一战会赢吗?”
刘邦毫不犹豫。
“必输!”
……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明朝与瓦剌之间的“互市”贸易纠纷。}{然而更深原因是,为这场战争,也先已经准备了很久。}{早在正统十一年(1446)的时候,也先就曾大举入侵辽东女真。}{当时,已经有诸多大臣警惕到也先的野心。}{而麓川战役期间,诸多朝臣拼力反对,一大原因正是对北方边患的警醒}{但在这事上,王振却眼光极短。}{这人权谋一流,国家大事的眼光却只是末流,多年来瓦剌大肆扩张,明朝基本不管}{事实是,这次瓦剌的入侵是明朝自朱元璋时代后北方面临的一次巨大考验。}{因为即使朱棣在位时,对蒙古部落也是打一批拉一批,从来未曾与整个蒙古草原开战。}{但这次的瓦剌却不同,三路入侵大军,既有瓦剌本部兵马,更有傀儡可汗脱脱不花率领早已臣服瓦剌的鞑靼部兵马。}{换句话说,这是明朝自北元瓦解之后,第一次面对蒙古草原部落的联合入侵。}{一边是历经多年战争磨炼、踌躇满志的蒙古骑兵。}{一边是多年来积弱不振、问题成堆的大明边军。}{开战之后,过程毫无悬念,军事重地大同损失最惨。}{当地驻军主动出兵抵抗,先后在猫儿庄和阳和口被杀得大败。}{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场战斗明军表现非常英勇,两个主将吴浩与宋瑛,都先后为国捐躯。}……
大汉·文帝时期刘恒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王振专权出现的显性条件是明朝前期人才出现了断层。
张太皇太后、三杨等人年纪相仿,又集中去世。
这才使得朝中无人能够牵制或者制衡王振,使得王振得以专权。
这也侧面证明了,王振专权即便是在君权极其弱势的情况下。
明朝君权也有足够的力量对付相权。
明英宗年幼,才是形成这种情况的关键。
亦证明在无法掌控君权的情况下,任何强势的宰相,其手中的执政权,皇帝想拿回来就能拿回来。
也就是说。
“这件事,还是以朱祁镇自己的意志为主。”
……
大唐·高宗时期李治站起身,活动两下身体。
随即看着天幕出神。
看来,明朝宦官虽然有内书堂和批红的加持,但终究只是皇帝的内侍书吏而已。
其经历和重要性,远不如参与铲除外戚并与皇帝盟誓的东汉宦官,或者掌控神策军成为皇帝重要乃至唯一依仗的晚唐宦官。
“想混点军功吗?”
他倒是能理解这种心情。
毕竟先人光辉太耀眼,自己总是想证明点什么的。
“但如此草率就出兵亲征。”
“只能说,这人被养废了。”
……
【此时,朱瞻基留下的辅政团队早已被击破。】
【以王振为首的宦官势力一家独大,完全压倒了文官集团。】
【先前话语权极大的内阁与六部,这时全成了王太监的马前卒。】
【本身文官制度的制衡体制,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对专制帝王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