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做好的,三十年的时间看似不短了,一代人都已经成长起来了。可是很多地方受到战乱的影响依然存在,也包括北方丢失四五百年的时间,短期内想要完全的恢复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等到事情商议的差不多,道衍说道,“殿下,吏部尚书尚且空缺。诸事实在繁杂,殿下还是需要早些定下来户部尚书之选。”
朱允熥想了想觉得有道理,“这倒也是,詹徽之后确实空了些时间了。大和尚,你觉得吏部尚书谁来最为合适?”
道衍就开口说道,“臣以为兵部尚书茹瑺勤于职守、慎于言行,可为吏部尚书。”
朱允熥饶有兴趣的问道,“他若是改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该是谁?”
道衍就立刻回答说道,“兵部左侍郎齐德,历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自入仕已经十一载,并无过错不说,做事也极为勤勉,在任上不只是忠于本职,更是事无巨细早就有准备。臣以为若是齐德为兵部尚书,最为合适。”
这一下朱允熥的表情就古怪起来了,齐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泰,也就是很多人认为的‘建文三宝’之一。
朱允熥不喜欢黄子澄,所以哪怕这是一个探花,现在也只能和朱允炆一起在杭州游山玩水。
朱允熥也不是特别喜欢方孝孺,所以他现在在四川宣扬教化。
齐泰这个人就有些复杂了,虽说他是极力建议削藩的,但是很多的政见和黄子澄不和。比如说齐泰想要先从燕王开始削藩、极力阻止李景隆为大将军等等。
至于结果肯定不行,黄子澄的建议朱允炆全都听了,先削周王等威胁不大的王爷,以李景隆为大将军,这才是真正的误国误民。
朱允熥则笑着说道,“齐德虽说勤勉,只是到底是书生不谙军事,以他为兵部尚书合适吗?”
道衍则直接说道,“殿下,臣以为若是从勋贵中选一个兵部尚书,那才是最为不妥。如今朝廷军事都在五军都督府,兵部还是心细、耿直的文官主事最好。”
听到道衍这么说,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不觉得道衍的说法有错。
现在的大明不要说不是宋朝时的文强武弱了,也不是历史上大明中后期的那种文臣能够管制武将的局面。
哪怕这几年文官看似是稍微的有点地位了,那也只是好过了动不动被勋贵集团欺负的局面。真的要说能够和勋贵抗争,除非是有皇帝故意拉偏架,要不然文官就只能老实点。
尤其是兵部,现在的兵部看似更多只是五军都督府的附庸,只能做些文书方面的事情。染指兵权是想都不要想,更看不到任何兵部辖制五军都督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