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预防(2 / 4)

开国初年的吏治无比严苛,可谓是用严刑峻法将蒙元时期遗留下来的官场贪腐风气狠狠的治理了一番,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哪怕有些人觉得这些有点矫枉过正了,可是也不得不这么做。

乱世就要用重典,不好好的扼杀一下那股子风气,很有可能就是让大明的吏治从一开始就开不了好头。

朱允熥笑着说道,“这些事情也怨不得你,只是我得告诉你。现在我大明科举已开,也有不少才学之辈进入仕途,我大明的官就该是我大明的人!”

这一下茹瑺感觉到压力了,不过也不认为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有些事情也确实是需要提上日程了,这也算得上是时机比较成熟了。

朱允熥的意思实际上就非常简单,就是要在官场进行一些换血了,在他看来时机自然也是成熟了,那自然也就不用客气了。

当初老朱打天下的时候,可谓是风卷残云,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定鼎天下的功绩。

那时候的老朱手底下有着一大群文臣武将,只是治理地方需要的基层官员基本上就是从各个政权接手,是让那些官员留下来。

元朝的官员、陈友谅的官员、张士诚的官员,或者是明玉珍、陈友定、何真等人留下来的官员。

这些也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治理地方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员。而培养一批基层官员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大明现在已经定鼎天下三十年了,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成长起来了,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可以说平稳过渡。

“如果有些官员能力不俗,可以留着。”朱允熥开口说道,“如果不行,该退的就推掉,该致仕的也就要致仕了。”

茹瑺谨慎的回答说道,“殿下,如果这么以来,各地大概是缺些县令、教谕。”

基层官员的升迁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虽然老朱也算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对于官员的出身等等,那也是比较在意的。

甚至就算是直接在他手底下效力的,投靠过来的比较早,或者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过来追随,待遇总体上来说还是有着一些区别了。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我自然也知道这些,国子监的官员不少,明年还要加开恩科,你们也提前准备一下。”

这么说起来就是要准备着一些‘萝卜坑’了,不过在茹瑺看来一点都没有什么问题,这一切也都是非常符合大家认知的一些事情了。

科举考试也就是如此,每一科到底选多少进士,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这需要从官员的缺口来判断。

可以是几十个人,也可以说上百人,这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更何况在基层官员方面来说,从国子监直接选拔一些学子去赴任也没关系。甚至已经过了乡试的举人,已经可以在吏部备案,到时候也可以选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