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喜欢他?原因很简单,赵祯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想要通过改革改善如今大周存在的三冗弊端。
但文彦博是出了名的反对改革。
起初王安石要吏治大考,文彦博可是直接上书朝廷,河南府官吏拒不参与大考,当然,这是他个人的意思,不是整座河南府官吏的意思。
因这件事,还让赵祯头疼了许久,甚至都想到再将文彦博贬一级。
正打算解决这事得时候,忽然,病倒了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赵祯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来京制衡韩章了。
文彦博与富彦国关系极差,二人可以说是政敌。
而韩章今日能够坐上宰相这个位置,又离不开富彦国的帮助。
所以,不用想也知道,文彦博一旦回京,对于大周的官场来说,势必是一场水深火热的战争。
如果能够在一时间分出胜负还好,怕就怕在双方都渐渐陷入胶着状态,可这又是赵祯想要看到的结果。
当然,对卫渊这种武将来说,无论文彦博还是韩章,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说,文彦博与韩章等人,最为和睦团结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狄青担任枢密使的时候了。
韩章对狄青说,东华门外唱名方是好男儿。
文彦博对狄青说,无他,朝廷疑耳。
最终,狄青一个人承担了所有。
朝廷是谁?赵祯?想想都觉得不太可能。
卫渊对文彦博提不上好感,但是并不妨碍他回答赵祯的问题,
“陛下做出这个决定,想必已有周全的考虑,臣无异议。”
关键也不敢有。
“这几日,由你守在禁中,使辽夏两国使者不敢再有妄动,徐长志也已去了代州,由你们二人在,朕对外事无忧矣。”
“你要好生帮着伱的老师,将我大周的军国大事稳住,至于这内政之务,你们也无需涉及过问,听懂了吗?”
赵祯的意思是说,我告诉你文彦博回京的事,是让你提前打个预防针,但这个决定不是针对你们武勋,只要你们做好分内之事,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臣明白。”
卫渊作揖。
自从着甲佩刀的那刻起,他在宫中足足待了七日。
某次,有夏使想要求见赵祯,打探赵祯身体虚实。
结果差点儿被卫渊吓尿了裤子。
就此,原本有些蠢蠢欲动的辽夏两国,再也不敢说求见赵祯的事情。
卫渊也清楚,辽夏并不会选择开战,他们只是想借着赵祯身体抱恙为由,以势压人,迫使大周的相公们可以交出些许钱财息事宁人。
但赵祯这一朝的士大夫,除了在极个别事情上,大多时候,表现的还是挺有骨气。
所以,辽夏两国的想法自然落空,关于赵祯抱恙有可能带来的后患,也消去了一半。
等过了年关,徐长志大概就可以从代州回来了。
返回忠勇侯府时,卫渊将举办宴席的事情告知张桂芬,并且嘱咐道:
“官家的意思,是由宫里来操办,但说起来,这也是咱们卫家的事,总之你与宫里协调一番,将宴席办得隆重些。”
对于这升爵宴,卫渊有着自己的疑虑。
皇帝让一个武勋在这种宴席上大操大办,岂能不增加武勋自身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