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历十八年,三月十五日,上郡,雕阴县,孤山里。
“乡亲们,我大汉的日子大家都知道,想吃饱饭容易,但想赚钱就非常难。”吴越道。
孤山里的村民一阵笑道:“谁不是这样,我们孤山里还更惨,山路崎岖,累死累活挑两担麦子下山卖都卖不到几个钱,朝廷虽然收税少了,但钱的地方却没少,以前喂饱小子们就够了,现在还要供养他们读书,笔墨纸砚哪样不钱,这还是没出息,要是有出息考上中学了,一年期5000的学费,那真是要累死爹娘了。”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虽然苦一点,等考上中学之后,就可以到县城去做事,今年朝廷在高奴建设油厂,在我们郡招募了三千多人做工匠,被招募的哪个不是文化人,这一下就吃上了官家饭了。”一个上年纪的老爷子不满四周村民没出息的样子反驳道。
村民倒没有反驳,他们只是习惯性的抱怨自己的苦闷,但也认可读书这条道路。
第1次工业革命在大汉快速展开,各个新兴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有中学的文凭在大汉获得中等收入不成问题。
这对普通的农户而言,已经算是鱼跃龙门,正是因为可以看希望。所以对这些农户而言,只要自己儿子有读书的天赋,哪怕是借钱也要供他读书。孤山里的村民也会想办法支援这样的家庭。
吴越摆手道:“今天我们讲的是赚钱的事情,读书的事情暂且下次再谈。”
“大家都明白,光种地是很难发财的,只有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做事,发展本地的特产,这才能赚钱。”
村民问道:“发展什么特产?”
吴越笑道:“这要我们后续考察市场,但要像现在这样,各做各事显然是不成,别的不说,孤山道路崎岖,不把这路修好,我们山上即便是有特产,它也运输不出去。”
一個年长的村民皱着眉头道:“朝廷这是要我们服徭役?”
“徭役!!!”所有的村民内心一震,大汉虽然开国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但一大半村民是经过大秦时期的,他们对大秦时期的徭役可是记忆深刻,只要出去了那就是九死一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亲人还能活着回,没有人想再回那个时代,大汉他们面对的只是发展问题,回到大秦,他们面对的可就是生存问题了。
吴越摇头道:“大家放心,我们农家不是朝廷,没有资格派遣徭役。”
“但大家总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田地想要增产,就要新修水利,刚刚有村民说挑两担麦子下山,累死了,但要是把这路修好了,就可以用马车拉麦子下山,没有马车,最起码也可以用独轮车,这总比挑麦子下山要好一些,而且我们山上有这么多果树,这都是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财富,我们把这做成果脯或者是水果罐头,这运输下山又可以赚多少钱。”
商农当初上书给徐凡,想要放开乡里之间的徭役限制,但徐凡因为种种的顾忌,终究还是放弃,并且和商农说了朝廷的担忧。
商农也认可了徐凡的担忧,后面他决定干脆用农家的力量,组织起农户,让他们自己修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家是民间组织,农户也是维护自己家乡,自然说不上徭役了。
但有个农户道:“我等还要去县里打短工赚钱,要是留在乡里,这损失谁来弥补。”
男耕女织的生活已经被大汉的工业化彻底摧毁,但农户自己也找出了其他来钱的方法,大汉没有徭役,农户就不需要困在土地上,他们就可以在农闲时期去打工。
那大汉处于大建设时期,大汉朝廷每年要建设两三千米的轨道,这需要大量的劳工。
和地方上的郡守县令,需要政绩,他们也需要建设大量的工程,像修渠道,修水渠,修桥梁,而这些通通都需要大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