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是夏侯博,便是贾诩听闻此言亦是难掩震惊激荡之心。
对于如今的学子而言,书籍乃是最为贵重的资源。
若是想要抄录某些珍贵书籍,则是需要以刻刀一点点地在竹简上刻写出来。
往往一卷万言文,一些刻字不熟练的士子,甚至需要耗费一个月的功夫进行刻写。
这一刻,贾诩为手中书册而震撼之余,脑海里仅剩一个念头。
那便是……变革!
自此,无数士子一书难求的窘境或将彻底解决。
推动了这一切出现的李子坤,将会被无数的士子奉为恩师一般的存在。
不管李子坤是否能辅助主公成就大业,统一天下,三兴大汉,李子坤之名亦必然要彻底在史书之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且由于李基此举将有功于无数士子,恐怕就连史官都会本能地以春秋笔法为其掩盖丑闻,而大书其功绩。
最后,贾诩瞪大着眼,询问着一处关键,道。
“此书册,作价几何?”
夏侯博回忆了一下,答道。“子坤先生曾言此书册成本约为十钱左右,且待规模进一步扩大后,还能压缩。”
十钱?!
贾诩在心中准备了许多答案,却是万万没想到会便宜到这种地步。
骤然,一道灵光自贾诩的脑海之中闪过,让贾诩忍不住大笑出声。
“哈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子坤啊!子坤!!世人言赞汝智计无双,却万万不知治国方是汝之所长……”
“仁德书院建立之时,汝坚持书院需以‘有教无类’之名开始尝试招收平民学子。”
“当时,吾尙觉得此举除了牟取名声之外毫无意义,平民学子根本买不起书籍,仅凭定期到书院外的广场识字,以树枝充笔,以地书写,需何等聪颖之人方能入学。”
“原来,这便是你的后手,重重地敲开由世家所完全把持的教育大门的后手所在!”
若是李基先拿出改良纸张与活字印刷术,那么即便此物依然会成为不可逆的大势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