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确认部队的整编情况,其二是统一规划这边的军工底子。
抗战中后期的时候,全靠着滇缅公路往内运输物资,受外援设备、技术的影响,这边也有不少小规模的工厂。
像一些电炉炼钢设备,也是国内最先引进的,这方面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受地缘位置的影响,山多且不靠海,底子比较薄,技术上也相对落后。
并不影响丁伟的手段,满洲工业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底蕴,至少在军工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
枪械、火炮、坦克、飞机都是能够自造的,世界二流水平还是敢吹一吹的。
能够摸到一流水平的门槛。
丁伟还是比较自信跟保守的,吸纳了毛子、樱花、美术生的火炮技术后,除了产量受限于工业底子,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大小口径火炮都能制造。
可以借助这边的底子加上北满那边的技术,打造一个分厂出来。
不止是军工厂,还有内河小炮艇等,在多水的南方,小炮艇远比坦克更有意义。
不来不知道,来到这边之后,丁伟才清楚,为何古人没有占领交趾。
道路崎岖,雨水众多。
地上多红泥,沾了水后,会黏在鞋子上,踩一脚沾一层。
不仅走路很累,还容易打滑。
就眼下的路基情况,运输只能靠箩筐背,连小推车都不行,哪有路啊。
为什么单独喜欢内河小炮艇,这边的澜沧江可以横插南方。
曲曲折折涵盖了多个地方,非常适合在其中遨游。
陆地不行,完全可以考虑内河称霸吗。
恰好,小炮艇的技术是丁伟最成熟的技术之一,小到十几吨重的,大到千吨级别的重炮舰,都能生产出来。
炮艇上完全可以搭配轻型坦克、直升机、重机枪、火炮等武器,方便沿河流出动,随时可以在作战地点登陆。
东南大有可为啊。
翻山越岭之后,到了边界这边,已经有铁道兵修缮路线。
完善后勤情况。
路不通则后勤不同,后勤不同难以支持团级以上的兵力作战。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事情,大批的骡马拖着石头过来,铺成小路,至少人走在上边舒服很多。
耗费了三天时间,才回到日月城,整个人散架了一样。
张大彪拿着文件汇报整编情况,以及纵队改编为军编制的命令书。
“司令员,南边的情况我听说了,部队打的很火热啊,不行让我张大彪过去。整编部队这种事,交给赵政委他们足够了。”
丁伟眉头一抬,就知道这小子的意思。
整编部队哪有带兵打仗有意思,一个个好战分子一样。
一天不开枪,浑身都难受。
但张大彪是他手上难得能拉的出来的人,继续深造现代化作战,还要继续带大兵团作战,总要留一个人在滇南驻防。
一南一北都需要操心,少一点都不行。
有丁伟发话,且亲自压在这边,从满洲以飞机运输,先把部分技术人员跟小型设备拉了过来。
整合当地的兵工厂后,大家一致建议仿造冲锋枪。
这边有仿造司登冲锋枪的底子,完全可以先推行冲锋枪,适合丛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