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张居正:独裁,非得是皇帝吗?(1 / 1)

【裕王朱载坖登基之后,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顺利进入内阁,成为了整个大明帝国的主要决策者。】【此时已经42岁的张居正,正如他17年前一样,再次给隆庆帝呈上了《陈六事疏》。】【《陈六事疏》基本上就是《论时政疏》的翻版。】【有所不同的是,除了之前的改革大计之外,张居正又强调了一个新的观点。】【独裁。】......嘉靖帝看着独“独裁”这两个字,露出一丝苦笑。独裁的意思他懂,就是要改革,要将皇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上。想当年,他初登大宝,也是一片雄心壮志。他清除弊政、澄清吏治、减轻赋役,力求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一切欣欣向荣。直到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他差点就命丧几个宫女之手。他本就身体不好,从那以后,他的心态就发生了些变化。他更加谨小慎微,甚至直接躲到西苑开始修道,不再面见朝臣。虽然他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他放手了权力。内阁官员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他则是在幕后维持微妙的平衡。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有些死气沉沉。任何政令的下达推行,都难以实现其初衷。他也想改变,但是并不是事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虽然可以平衡如今朝堂上的局面,但国家却日渐衰败,国库空虚依旧无法解决。边防问题更是如鲠在喉,北方边境防线岌岌可危。此时,嘉靖帝已经看到了张居正之前呈上的《论时政疏》。年轻的张居正提出,大明一共存在着六大弊病。一是宗室骄横贪腐,占用资源过多,大明不堪重负。二是官吏任用失当,人才错位,大量官位被不适合的人占据。三是官员贪腐,尸位素餐。四是国防空虚,北境防备不足。五是奢靡之风盛行,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六是言路闭塞,弊病难除。嘉靖帝看完这些有些沉默。这确实是大明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或许真的如张居正所说,不改制、大明危矣。......【张居正认为,此时的明朝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基层的掌控权。】【想要重新从地方官僚以及富商的手中,拿回整个王朝的控制权,就必须要实现独裁。】【就必须要出现一位如同朱元璋、朱棣一样的铁腕独裁者。】【因为只要涉及到改制,那就要做好和天下人为敌的准备。】......洪武年间。朱元璋此刻对大明中后期皇帝的感受,就只有怒其不争!他身为大明的开国皇帝,首先做的便是中央集权。随后,他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好了大明的基本框架。可以说,他所有的一切做法,目的都是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他真的有些费解。为何,后来的皇帝居然对基层失去了掌控权?!是皇帝昏庸无道、毫无能力?还是官员一手遮天,欺上瞒下?又或者是是乡绅势力坐大,挑战皇权?亦或是百姓心生不满,不服管教?这些种种猜测,都让朱元璋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感觉大明朝已经开始慢慢失控。......永乐年间。朱棣同样想到了这些。他默默的叹了口气。只希望张居正有能力将大明拉回正轨吧。......【但是,很可惜,隆庆帝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他既没有改制的魄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张居正的改制进行试点。】【正是这次试点,让张居正看到了改制的曙光,同时也在心底酝酿起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病逝,年仅10岁的神宗继位。】......永乐年间。朱棣的面容略显紧绷,眼中闪过一抹忧虑。“十岁的幼帝?”“小皇帝如何才能处理政事,掌控朝堂?”朱棣在心中默默念叨。“张居正,你可别做出什么僭越之举。”“可千万别让朕失望!”......【老皇帝已经病逝,新皇帝尚且年幼。】【此时的张居已年近半百,他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再等到万历皇帝亲政的那一天。】【而且万历皇帝也不一定会有改制的魄力。】【于是,他赶走了高洪。】【此时,明朝内阁的决策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他和吕调阳手中。】【吕调阳是张居正的亲信,李太后对张居正极为信任,司礼监掌印冯保是他的同盟,而万历皇帝又是他的学生。】【改制确实需要独裁,但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独裁。】......永乐年间。朱棣脑袋冒出来一个大大的问号。什么叫,改制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独裁!他感到自己有被冒犯到。张居正已经成功排除了政敌,又有内阁、太后、太监的同盟,更是皇帝的老师。此时的张居正,地位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说,张居正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年幼的皇帝!朱棣不禁生出了一丝冷汗。张居正,你可别瞎改革啊!......【于是从这一年开始,手握君权和相权的张居正,就独自一人开始了他的改革大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