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的结束,最终以直系的胜利告一段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反而预示着另一场战争的来临。
毕竟除掉了皖系,接下来直系和奉系不可避免的会打起来。
虽说按照历史来说,最终直奉战争的胜利者是张作霖。
但现在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张作霖是否还能摘取胜利的果实还不一定呢!
对此,直系的领军人物曹锟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认真倾听主播讲述直奉战争的经过。
他实在是想不通,就现在而言,明明就是他的直系占据上风,怎么最后还能被张作霖翻盘了。
在直皖战争时期,他就已经看到了张作霖的狼子野心。
他和段祺瑞大军打得热火朝天之际,张作霖作壁上观,直到胜局已定才下场抢夺战功。
虽然他对张作霖的这种行为很愤怒,但也知道还不是翻脸的时候。
张作霖的奉系实力虽说不如他,但也没有比他直系差多少。
即便他再想对付张作霖,也需要制定周全的方案,争取能把张作霖一棍子打死。
尤其是张作霖在原先的历史打败了他,现在他需要万分警惕,不能再重蹈覆辙。
也正因如此,主播接下来的故事对他至关重要。
他只有了解了直奉战争的来龙去脉,才能明白他为什么输给了张作霖,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皖系战败后,北洋就由直、皖、奉三足鼎立,进入到了直系与奉系两强争霸的阶段。”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北洋政府无论是谁主政,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全国。”
“所以,当皖系彻底衰落后,作为北洋最强的直系与奉系就自然看对方不顺眼,直系与奉系的对抗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直皖战争后,张作霖跑到北京与曹锟商量如何分蛋糕。”
“结果在分蛋糕的问题上,张作霖与吴佩孚爆发冲突。”
“张作霖提出奉系入关,还希望让段祺瑞组阁。”
“毕竟段祺瑞是北洋系的大佬,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了。”
“吴佩孚认为,段祺瑞祸国殃民,不毙了他就不错了,更不可能让他组阁。”
“见小老弟说话太冲,曹锟赶紧出来打圆场。”
“最后曹、张达成协议,战利品直奉两家平分。”
“奉系就不要入关了,以后奉军的军饷由北洋政府承担。”
“两家的人事任免,各自做主,国家大事,两家商量着来。”
“至于段祺瑞,以后就专心做个寓公,别回来了。”
“直奉分蛋糕时,徐世昌还是总统,但没人搭理他。”
“后来,曹锟与张作霖爆发冲突,奉系偏居东北,北边是苏联,东边是日本控制的朝鲜,扩张难度大。”
“而直系身处关内,势强凌弱,吞并弱小简直不要太容易。”
“张作霖觉得自己亏了,就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张作霖:平分战利品,我奉系明显吃亏了,要是再不扶持自己人上台,迟早得被曹锟干掉。
虽然说是战利品公平分配,但其实不然,直系占据了上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只能龟缩在东北地区。
再加上四周强敌环绕,想要寻求势力扩张根本不可能。
而直系则完全不同,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
直系周边的军阀实力弱小,曹锟想要凭借武力扩张势力不要太容易。
如此一来,他的势力得不到增长,而直系的势力却能飞速增长。
加以时日,实力大增的曹锟带领直系大军进攻东北,而他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所以为了平衡利益,他需要安排自己的人组阁,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原本他是想推荐段祺瑞组建内阁的,只是可惜被直系派的吴佩孚搅合了。
他之所以选择段祺瑞,也是本着段祺瑞要是上台组建内阁的话,那段祺瑞必然就会靠向他。
毕竟段祺瑞被赶下台,是因为直皖战争失败的缘故。
而曹锟作为直系的领袖,段祺瑞一旦上台肯定不会选择投靠。
或许是曹锟看出了他的小伎俩,才特意让小弟吴佩孚横加阻扰段祺瑞的组阁。
“梁士诒上台后,一面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一面抑制吴佩孚。”
“吴佩孚是能动手就绝不叨叨的性格,很快联合直系各省督军,逼迫梁士诒下台。”
“张作霖见状,同样也不废话,派人偷偷联络段祺瑞和国民党,打算南北夹击直系。”
“见直奉也要内战,徐世昌再次出面调解,但依旧无果。”
“1922年4月,奉军分兵三路入关讨直。”
“这一战同样很短暂,仅仅6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扫。”
“战后,曹锟对军事无所欲求,开始专心研究怎么做大总统。”
“见曹锟要上位,徐世昌只好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
“之后的一年,赋闲许久的黎元洪复任大总统,当然他只是临时拉来撑场子的。”
“曹锟为了专心竞选,把兵权交给了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