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细腻的姑姑见了心疼极了,甚至不确定如果继续让杜甫和后娘一起生活,能否顺利长大。
思来想去后,姑姑将丧母的杜甫接到洛阳家里抚养。
姑姑怜惜杜甫幼年丧母,又体弱多病,总对他格外照顾,对杜甫比对亲生儿子还好。
杜甫曾在给姑姑的墓志铭里,讲述过姑姑对自己的好。
杜甫在姑姑家时曾与姑姑的儿子同得了一种病,按照道人的说法,把孩子放在厅堂旁边的东南角位置,对孩子的病有好处。
姑姑为了保全杜甫,竟将杜甫和儿子换了位置。
结果,杜甫活下来了,表弟却病死了。
杜甫一生最感念的人便是姑姑,不仅在姑姑死后亲自撰写墓志铭,还坚持为姑姑守孝三年。
姑姑的疼爱,对杜甫而言是好事,却也是一辈子的歉疚。
长大后,杜甫一直觉得自己的命是姑姑拿儿子的命所换。
因此,每念及姑姑,杜甫心里都满是内疚。
姑姑在一定程度上补全了杜甫那缺失的母爱,可住在姑姑家,毕竟是寄人篱下,期间的苦楚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的性格越发敏感。
敏感是文人的特性,却也极容易导致抑郁。
特殊的家庭环境,让杜甫有了既自卑又狂妄的一面。
也正是年少时的经历,对杜甫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杜甫早年也去过很多地方,十几岁的时候就四处漫游,从小就有着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
“在他游历数载后,参与科举考试,没有中举。”
“后来杜甫依旧没有放弃观览大唐山河的心,四处游离,用心去观察,描绘出了一幅幅美好的蓝图。”
“那一年,他写下名垂青史的一首诗《望岳》。”
“那时的他站在山顶,看着山脚的美景,雄心壮志不禁涌上心头。”
“那时候的杜甫还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他把自己的抱负和雄心都寄托在这首诗中。”
“可以看出,早年的杜甫,并不是只顾游历天下的无业游民。”
“而是渴望站在山的顶峰,站到最高的地方,看着更宏伟的景观。”
“事实证明,杜甫有志向,也有这个能力。”
“只是他的一生太悲苦,也正是这个悲苦,造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杜甫为了他早年的心愿,再一次参加了翰林院举办的科举考试。”
“可是时运不济,当时杜甫去长安考试的时候。”
“宰相李林甫的权势炙手可热,如日中天。”
“李林甫出身非常显赫,仕途很顺,基本是一直晋升。”
“他是为张九龄代相,后来被加封了晋国公。”
“李林甫的权势非常大,当了19年宰相。”
“但是李林甫上任以来一直培植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
“在后期,李林甫大权独握,排挤贤臣和人才,反而重用安禄山等奸臣。”
“李林甫权势滔天,使得唐玄宗后期人才凋零。”
“当时杜甫参加考试的时候,李林甫嫉妒贤才,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所有学子全部落榜,当然杜甫也包括在其中。”
“杜甫这下子一下就沮丧了,自己辛辛苦苦,过着十年寒窗无人问的生活,却无法金榜题名。”
“这段时期,杜甫非常失落,他在长安待了十年。”
“这十年他一直都四处奔走,投奔权贵,可是没有人搭理他。”
“他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不稳定,温饱都成问题。”
“这段时间,他非常郁郁寡欢,被困在长安。”
“发现无论是讨好权贵,还是科举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非常的忧郁。”
“杜甫依旧没有放弃,在天宝九年,他献赋给唐玄宗看。”
“唐玄宗看了之后,觉得杜甫是个可造之才,想对他委以重任。”
“可是官场非常的勾心斗角,李林甫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于是李林甫就设计了一场戏,杜甫仍然没有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