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诗魔白居易(1 / 4)

他,号称诗魔,16岁凭一首诗名动京城。

他,写诗力求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他,忧国忧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是情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他是挚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他,就是苏东坡的偶像,人称长恨歌主,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白居易作为文坛巨星,留下了众多传颂至今的不朽篇章。

提起白居易,可谓是妇孺皆知。

他的不少诗作也是被收录进了教科书,成为了当代学生分析和研究的榜样。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大文豪的白居易除了我们印象中的风度翩翩,还有着另外一番模样。

白居易曾经在新婚燕尔之际,为妻子挥笔写下了一首动人的情诗,令唐朝百姓纷纷赞赏。

然而,这首诗作放在当下,却引起了众多女性的反感,谴责白居易的做法分明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唐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县的一个小官僚家庭,家族总排行二十二。”

“次年五月,白居易的祖父白锽在长安病逝,两岁的白居易跟随父亲白季庚回家丁忧。”

“白居易自幼聪慧过人,五六岁时开始学习作诗,九岁时能够通晓音韵。”

“建中三年,由于淮宁节度使李希烈联合平卢节度使李纳割据作乱,汝州和郑州一带遭到侵扰。”

“白居易全家搬离新郑而迁往白季庚的任所徐州,次年为避战乱又迁往越中。”

“唐贞元二年,白居易十五岁时为考取进士做准备,后带着自己的文章到长安投靠著作郎吴人顾况。”

“善写文章但性格浮薄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其加以赞叹和礼遇。”

“唐贞元七年,白居易从越中回到宿州符离埇口的私邸,期间与好友交游勉励并勤奋学习以准备科考。”

“三年之后其父白季庚病死于襄州别驾的任上,白居易草草完成父亲的后事之后到符离守丧三年。”

“唐贞元十四年,白居易和外祖母、母亲带着全家迁往洛阳居住后独自下江南。”

“次年参加宣州州府考试被宣州刺史崔衍录取,并获得乡贡的资格以赴京参加进士考试。”

“唐贞元十六年,在礼部待郎高郢主持下,白居易参与科举考试。”

“以《性习相远近赋》《玉水记方流诗》、策问五道顺利通过殿试,获第四名,赐进士及第。”

“之后他利用守选的机会东归洛阳、符离等地省亲,并于贞元十八年参加吏部候选。”

“次年春在吏部侍郎郑瑁瑜主持下参加书判拔萃科的考试,与元稹、崔玄亮等同登第并授与正九品上的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唐顺宗永贞元年,六十四岁的唐德宗李适驾崩而做二十五年太子的李诵继位。”

“即位之初顺宗任用柳宗元、刘禹锡等官员发起永贞革新,意图反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强化中央集权。”

苏轼:白居易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从小几乎是吃穿不愁,生活有滋有味。

但是随着战争的到来,这种安稳的现状便被打破了。

藩镇李正将河南地区搅得民不聊生,当地的百姓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其中自然也包括白居易一家。

在白居易两岁的时候,其担任巩县令的祖父去世。

紧接着,白居易的祖母也因为伤心欲绝病故。

之后,白居易的父亲便担任了徐州彭城县的县令。

并且因为坚守徐州有功,很快就被提拔为了徐州别驾。

为了保护家人免受徐州战事的困扰,白居易的父亲将其送到了宿州生活。

得益于此,白居易也算是过了一个较为安稳祥和的童年。

因此,白居易在其很小的时候便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三岁开始识字,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朗诵诗文。

也许是天赋异禀,年幼的白居易在文学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创作力。

白居易在他年仅十六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见,白居易的文学天赋之高。

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白居易也像当时的很多文人骚客一样,有着为百姓、江山社稷作出一番贡献的远大理想。

因此,白居易也是义无反顾地踏入了官场。

凭借着出众的才识,他很快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终于在白居易三十六岁的时候,他成功晋升为了翰林学士。

成为了皇帝身旁的名人,令众人艳羡。

这个时期无疑是白居易仕途的巅峰时期,经常出现在皇帝的身边,深得皇帝的信任。

不久之后,白居易更是担任了左拾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