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诗囚孟郊(3 / 4)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时孟郊还没结婚,一直跟老母相依为命。”

“30岁离家远游,20年一事无成,五十岁还在穿母亲缝的衣服,吃母亲做的饭菜。”

“这份母爱,宛若三春阳光孕育小草,小草区区孝心,不能报答万一。”

“孟郊来到溧阳县,恰逢陈县令离任,遂和一帮同事于唐兴寺观蔷薇花相送。”

“新任县令名叫季操,性情卞急,加上新官上任必烧三把火立威,孟郊很快就吃不消了。”

“唐制,县令负责全县政务,县丞辅佐县令执政,主簿负责勾检文书,县尉负责具体执行。”

范仲淹:孟郊一生很洒脱,《游子吟》道尽了多少母亲的爱。

孟郊从小家境清贫,父亲也只是一名小吏。

加上他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所以青年时代一直隐居于河南的嵩山。

就这样,一直到他三十岁的时候,才离开中原到江南游历。

很快又是十年,孟郊已经四十一岁了。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要考取个功名,说实话他真是有点后知后觉。

孟郊五年内考了三次进士,都是母亲的劝说他才来的,第三次如愿进士登第。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韩愈,被其推崇,从此他的诗名声大振。

到五十一岁的时候,他又奉母命到洛阳参加选才授官,被选为溧阳县尉。

等他赴任的时候,已经五十二岁了。

赴任前,韩愈写了一封信给他。

去做县尉是与你的愿望相违背的,因此你也就不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果然,孟郊去了就喜欢旅游作诗,导致政务荒废。

他的上司县令大人只好另外请来了人代他处理县尉的事,俸禄还被分走了一半,生活过得穷困潦倒。

又过了三年,他辞去县尉一职。

孟郊被任命为水陆运从事,从此定居洛阳,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孟郊是一个比较洒脱的人,并不沉醉于仕途。

就算他做了官,也是不务正业,只会游玩写诗度日。

从他考进士,再到选才授官,都是听从母亲的话。

体现了孟郊对母亲的孝顺,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会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办。

其中最出名的《游子吟》就是他对母爱的歌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在溧阳当县尉生活稳定后,将母亲接来同住的信中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之前,一针一针密密麻麻地缝着,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怕的时候儿子回来的晚,衣服会出现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那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深厚恩情呢?整首诗语言简单浅显,通过对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凸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尤其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小草和春晖这样悬殊的事物作对比,寄托了作者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真情。

“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等,全是县尉的活儿。”

“孟郊一个五十多岁闲散惯了的文人,根本不能胜任如此繁杂琐碎的基层工作。”

“只好跟季县令请假,季县令汇报州府,调了一个假尉下来,帮助孟郊干活。”

“官府不另外出钱,孟郊把俸禄一半分给假尉。”

“孟郊月俸三千钱,还得分一半给临时工,生活立马捉襟见肘。”

“溧阳县城南五里有片树林,郁郁葱葱,草木旺盛。”

“孟郊无事一身轻,隔三差五来林下吟诗作赋,日出而来,日夕而还。”

“这种离群索居的日子不言而喻过得很悲催,他融不了现实圈子,被排挤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韩愈正在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一个穷教书的,跟孟郊境遇不相上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