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盛唐诗人韦应物(3 / 4)

“在焚香读书的这几年里,岁月也将她的个性打磨得更为坚韧。”

李清照:韦应物半生是浪子,半生是诗人,在动乱年代完成自我蜕变。

在古代,世家大族对当朝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都出自大家族,当然靠着门荫制度。

大家族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不学无术,韦应物就曾是其中之一。

唐代长安城有这两个大家族,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意思就是韦杜两家的人牛,牛到离天只有一尺半的高度了。

在唐朝韦家先后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

更恐怖的是韦杜两家还是世代姻亲,这样的锋芒真的是无人敢对上。

能出现这样的超级豪门也就只有韦杜两家的人才确实足够优秀,并且清廉,才能让两家的姻亲关系维系多年。

不过在唐之后,就再也没能出现韦杜这样的豪门了。

韦应物正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使韦应物从小不学无术,他也能在十五岁的年纪成为天子近侍。

这样的他自然也不会将身边人放在眼里,行事毫无畏惧。

休沐时混迹在狐朋狗友间,纵情声色,人生荒唐至极。

如果没有发生那场改变整个唐朝命运的大动荡,或许韦应物的一生就这样混下去了。

安史之乱发生后,整个长安城一夕之间,安稳富足的生活不再。

大唐摇摇欲坠,唐玄宗出逃,杨玉环魂断马嵬坡。

在那样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祖上的荫蔽和皇帝的恩宠又算得了什么,又有谁会在意呢?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就是他的妻子元苹。

元苹同样是豪门贵女,但在韦应物人生灰暗的时刻,元苹选择陪伴在韦应物身边,带给韦应物继续生活的希望。

韦应物也似乎经历挫折长大了,决定重返太学依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历几年艰苦的学习生涯,他再次进入官场担任洛阳丞。

不过生活虽然磨平了他年少恣意的棱角,却没有折断他作为读书人的气节。

27岁入仕的韦应物到40岁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当官,辞职,当官之间徘徊。

命运没有优待韦应物多久,40岁时韦应物失去了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元苹离开人世。

韦应物悲痛不已,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诗作。

韦应物为官数年,在政绩方面也很出色。

他关心民间疾苦,特别是任苏州刺史后为当地百姓做出的贡献,让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韦苏州。

韦应物体察民间疾苦,常常用自己的俸禄为百姓办实事,以至于最后告别官场时竟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只得寄宿在苏州城外的寺庙中,最终病逝在苏州。

纵观韦应物的一生,他的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后半生也历尽了人间艰苦。

他与妻子的感情为人称颂,元苹的坚韧让浪子回头也令人钦佩。

荣华富贵终将是过眼云烟,无愧于心的人生历程才应该被铭记,这样的一生也值得后人啧啧称奇了。

“所以在入朝为官以后,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勤勤恳恳。”

“他的妻子也与他一起携手,两个人从安史之乱,一起走过了将近20载的风雨人生。”

“在他为官的这十多年里,也经历过被贬官、罢免的磨难。”

“夫妻二人在这人时间东奔西走,本以为能熬过坎坷以后,再白首同归。”

“只可惜命数多变,命运给你设计的局,有时候是无解的。”

“大历十一年,这一年的韦应物40岁,他的妻子元苹36岁。”

“前半生的人生过得太过清苦艰难,再加之又常年在外奔走劳累,在这一年他的妻子因病逝世。”

“本以为能够与爱人携手终老的韦应物,现在却要独自一人承受着最为难捱的中年丧妻之痛。”

“他亲手为妻子写了墓志,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更有着十几首悼亡诗。”

“每字每句,全是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心中最深的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诗词。”

“每句诗词并没有过于沉痛悲伤,但是却满是伤感。”

“韦应物的一生,可以被战乱划分为两个人生阶段,也可以因为妻子的出现,将他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人。”

“在战乱以前他是浪子,是不顾家与国的少年。”

“那一场战乱过后,他是韦家要担起责任的儿郎,也是要为天下百姓干一份实事的官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