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词坛晏几道(2 / 4)

不过晏殊毕竟是宰相,即便是去世了。

但在朝中有人的情况下,晏家还是很安然。

因此少年的晏几道还是享受着相门之后的地位与丰厚的物质生活。

宋朝对文人是相当优厚了,除了给官员超高待遇与地位外,还会门荫官员子弟。

所以想要升职快就要走正途途径,还得去考科举。

因此有志气的官宦子弟不愿意荫补入仕,更愿意去考科举。

晏几道是清楚这样的情况的,但他并不在意,可能是家庭的地位与个人的才华给了他错觉,晏几道选择了门荫入仕。

宋代荫补者通常是二十岁入仕,晏几道也差不多是这个岁数入仕。

由于有家族光环笼罩,晏几道做官的最初几年仅仅是应付一下,其它时间还是想着音乐与酒。

王安石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开始推行变法,而晏家又整体上偏向旧党,以至晏家整体上被政治风波涉及到。

朝中无人的情况下,晏家彻底暴露在变法派的冲击下。

而像晏几道这种小角色,就被稍微牵了一下,直接结束了他的生活。

晏几道就向颖昌知州韩维献词,献词这种举动就是将官员推荐自己。

韩维也是晏殊的门生,收到晏几道的献词后,韩维的回答完全是以长辈的身份教训晚辈。

不过也正是韩维的教训,直接将晏几道点点的功名之心给淹灭了。

元丰年间另一件大事,就是晏几道奉宋神宗的诏作了一首词。

宋神宗的反应是大称上意,认为不错。

不过晏几道却没有因此而攀上高位,不然也不会到宋徽宗年间,还只是个开封府推官。

“不论是追忆往昔旧事,还是体验爱情欢愉,或是感伤年华易逝。”

“他总是能用最短的,最抒情的,最刻骨的言语来抒发这种强烈的感情。”

“在晏几道身上,你似乎看不到他的理性。”

“时人不懂,世人亦不懂,大家都称呼他的词作为鬼语。”

“只是,醉卧花丛的日子太久,人便再也清醒不起来了。”

“晏几道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055年,晏殊病逝。”

“生活的风霜刀剑立刻向晏殊侵袭而来,春风得意的日子过久了,人难免会倦怠。”

“晏殊也不例外,从小生活在金丝笼里的雀儿又怎么能知道生活的不易呢?”

“晏殊的丧仪甚为隆重,仁宗皇帝亲临,百官前来吊唁。”

“绵延了五十多年的相府燃烧着最后的繁华,来来往往的宾客默默诉说着晏殊生前的名望。”

“影影绰绰的灯火间,是娇生惯养的富贵公子略显迷茫的眼神。”

“而晏几道也完全没有意识到,未来的日子对他有多么严苛。”

“在他看来,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

“晏几道的二哥二嫂素来疼爱他,晏殊走后,他的二儿子和二儿媳便承担了经营这个大家庭的重任。”

“他们不仅悉心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们,还张罗着为七弟晏几道娶了妻子,成了小家。”

“而晏几道本人虽然不喜官场,但门荫入仕,也得了个太常寺太祝的小官。”

“这个官职司宗庙祭祀,远离官场污浊,也正合晏几道心性。”

“如果晏几道不是那么的桀骜不驯,那么的清高孤傲,只是一个有点才华的中规中矩的读书人。”

“那凭借他的才华和其父晏殊的影响,他的仕途也决计不会止步于此。”

“可慢慢地,热闹繁华的相府变得门可罗雀,妻子的冷眼和呵斥也让晏几道不得不正视自己如今这残败的生活。”

“他也曾试过作诗呈给宋仁宗,诗中满满的都是吉祥话。”

“他也曾给曾经父亲的门生韩维献词,可对方颇为冷淡地斥责了他的才有余而德不足。”

“秋草凋零,夕阳迟暮,屋漏偏逢连夜雨。”

“王安石变法引得赤地千里,为民请命的郑侠先后作两幅图进献给皇帝。”

“而这一举动触怒了新法派,郑侠因此被发配到边远地区。”

“而与郑侠一向来往甚密的晏几道也受到牵连,锒铛入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