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儒林学院(3 / 4)

这两位老者,一人名叫郑子雍,表字青竹;另一人名叫司马伯庸,表字正贤。他们二人皆是昔日儒学大家,且皆出身世家。

然而,其家族在元末时期已然没落。尽管如此,他们在儒生中的声誉却依然响亮,被誉为当代半步圣人。

两人共同批注的四书五经在士林之中备受推崇,曾一度成为炙手可热之物,甚至出现过一书难求的局面。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多次邀请两人入朝为官,但因两人更注重清正之名而婉言谢绝。

然而,世事难料,命运捉弄人。

自从孔氏一族爆出丑闻后,儒学的声誉可谓是一落千丈,曾经备受尊崇的儒学如今却成了人们唾弃的对象。

与此同时,朝廷也更改了选官的条件,儒学不再是当官的必备条件。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郑子雍和司马伯庸两人一下子从众人追捧的对象沦为无人问津之人。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如果不是眼前这位中年男子的相助,恐怕他们早已选择悬梁自尽来保全自己的名声了。

这位中年人乃是盘踞在江南数百年的世家韩家之后,名叫韩阳,字继儒。虽然他也是世家之后,但其家族已经多年没有出过官员,而是转为了商人。

然而,韩家一直秉持着儒学传家的理念,从未改变。正是因为如此,当韩阳机缘巧合地得知了郑子雍和司马伯庸的困境后,立刻前往拜访了他们,并郑重承诺要在山中建立一所学院,为儒学保留最后的一丝希望,保留那一点星星之火。

这座院子也就此成为了儒家在大明仅剩的唯一一处书院。

郑子雍和司马伯庸对韩阳感激涕零,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他们询问韩阳:“先生,我们该如何让儒学重新回到它原本的位置呢?”面对这个问题,韩阳只是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仿佛心中已有定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