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的这番论调放到后世,那就只能算是老生常谈,谁没在网上听过几条对三国故事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见解啊。
不管是之后各种相关史料的发觉和研读,还是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脑洞猜想,那都不是几百年前的读书人所能想象的。
所以此番言论放到这经筵上,传入这一堂君臣之耳,就不啻于惊雷炸响,三体入侵了。
所有人都震惊于如此离经叛道的说辞,一时竟完全忘记了该做出反驳。
当然,就算真有人想作反驳,一时间怕也找不出什么合理的角度来反对。
而黄鸣的话还在继续:“陛下,还有一点,其实也可以用以佐证臣之推断,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那就是这些人之后的选择与结果。”
“哦?说来听听。”嘉靖顿时来了兴趣,忍不住开口配合道。
没法子,作为年轻人,总是更容易接受与主流不同的声音的,尤其是当提出这一说法的还是同样的年轻人时——就算皇帝也不能例外。
“十常侍最终那都是一路护着少帝刘辩出逃,到死依然不改臣节,走投无路也未敢有伤少帝分毫,叩首涕别后,全都跳水自尽。
“他们如此做法,比之南宋末背了小皇帝跳海自尽的陆秀夫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黄鸣说着,又瞥一眼杨慎:“可所谓的忠臣贤臣,四世三公,累受天家大恩的袁绍一家,以及孔融之流呢?
“他们跑了,之后又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起兵,可结果真有机会时却又拥兵自大,割据一方……与这些人相比,就是被后世看作权奸代表的曹操,都比他们要好得多。
“至少曹操一开始是真心为朝廷的,之后也曾把天子接到身边奉养,未曾有亏臣节!袁绍之流,却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