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后。
都城汴京,集英殿。
聚集于此的宰执大臣,惊慌的看着震怒的皇帝。
“真是岂有此理!”
年轻的皇帝不断的敲击着桌子,原本摆在上面的奏折,更是早就飞了出去,落在了众臣脚边。
但没人弯腰去捡,相反,离得最近的李咨,正怯懦的向后挪动着脚步。
那节奏,让有些陈子想起了南唐后宫中的三寸金莲。
不过,皇帝的吼声打碎了随之而衍生的幻想。
“朗朗乾坤之下,竟有数万敌寇,惊现于泉州。若非恩师处理及时,恐怕又是一场灾祸!”
说罢,他终于坐回去,开始揉搓已经发红的手掌。
众臣见此,终于有人敢上前捡起奏章。
参知政事蔡齐手伸的最快。这位仁兄与庞籍都是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1015年的进士,分属同年,自然很关心庞籍那边的情况。
然而他一看之下,却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按照庞籍的叙述,这数万异族贼军,仅一个晚上就剽掠了泉州城外上百家百姓,甚至晋江、仙游等多县都受到波及。
如不是吓阻及时,还不知会造成多大损失。
这让他忍不住感叹:“醇之,真是为国家做了一件大事啊!”
“并非如此。”皇帝听到了他这句感叹,终于消气的他拿出一份密报,在蔡齐等人面前晃了晃,“醇之应是恰逢其会,若不是蒲、李两位奇人异士,他可未必会成功。尤其是这退敌之策,几乎出自李某一人之手,此辈如此智计多出,却不为我皇宋所用,实属可惜。诸卿,既然奏折递上来了,那么封赏的事情,似乎也该议一议了。”
皇帝的声音有些拿腔拿调,明显的一副另有深意。若是结合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是在表达对谁的不满。
不过,没人会蠢到去猜测。毕竟明面上的问题更好回答。
既然想要重用两人,那自然得问一下军事长官的意思。
知枢密院事(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李咨建议道:“不如赏他们个左右侍禁,或者银酒监武。
左侍禁和右侍禁,都是八品左右的小官。但宋朝武将升迁不易,有的边关武将打了一辈子仗,说不定都还是个不入流的小官——这个不入流,是指不用流内铨决定他们的人事任免,因为太小没资格。一般都是些没有品级的小官,比如甲头、公据,以及大将。
所以八品小官已是厚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