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后期的宗藩岁禄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但宗藩的属员,也就是那些和皇家血缘关系已没那么亲近的宗室疏族,其岁禄,包括其官吏、仆役,都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
万历年间,在籍宗室人口超过十万,见存人口超过六万。
崇祯年间,在籍宗室人口多达三十三万,见存人口高达二十二万。
岁禄开销之大,可想而知。
且在宗室子弟越来越多的同时,因为天灾人祸以及内外的因素,大明掌控的土地,以及人口,却在大量减少。
至弘历年间,国家土地较洪武年间减少超四成,人口锐减亦近半。
更少的人口和更少的财政收入,供养更多的宗室子弟。
一些历史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困境。
嘉靖四十四年,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八百六十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37.66%。
万历二十二,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一千八百五十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65.13%。
天启四年,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三千九百六十七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143.34%。
田赋倒贴都不够宗室子弟支撑生活!
如此负担,如果大明支撑得了,那大明中后期也就不会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事实上,起义多发的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地,正是宗室子弟数量较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