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仲说:“小民正在努力读书,来年有望中进士。”
“既然你有把握,那你就去考吧。”朱铭说道。
李文仲一怔,赶紧补了句:“其实也无把握。小民虽然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都学得好,还在向太学生请教化学,但儒家经典尚未学得透彻。经义文章更是不如人意,心头其实晓得道理,可写出来却略显浅白。”
朱铭问道:“你对王安石改革怎么看?”
李文仲回答:“本意是好的。”
朱铭又问:“如果当时皇帝支持到底,王安石变法能够成功吗?”
李文仲说道:“或许能成功数十年,但最后肯定要失败。”
“为何?”朱铭问道。
“官吏腐败……”李文仲脱口而出,又迅速强调,“小民是说前朝官吏腐败,就算当时能改革成功,把诸多杂派并入免役钱。一二十年之后,又会生出新的杂派,百姓负担反而更重了。即便官员不贪,吏员也要吃饭啊。不征杂派,吏员吃什么?”
朱铭忍不住感慨:“你还真是大才啊,这都能自己悟出来。”
李文仲却疑惑道:“悟出来什么?”
“没什么。”朱铭没有多讲。
当然是悟出“黄宗羲定律”!
中国历代的并税改革,即便当时大获成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必然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老百姓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这是一个魔咒,也是一個怪圈。
原理其实很简单,朝廷规定了正税,官吏又会增加苛捐杂税。
税制改革,不过是把各种苛捐杂税,减轻之后并入某个单一税种。
姑且把这个单一税种称为杂派,时间一久,大家习以为常,把杂派也视为正税。于是官吏又在杂派之外,另行征收苛捐杂税,导致百姓承担的赋税比改革以前还重。
唐代两税法改革,等于“租庸调+杂派”。
相当于唐代版的摊丁入亩,它已经把人头税摊入了两税当中。但时间一久,大家都把两税当成正税,又额外重新再收取人头税。
王安石在农村搞的税改,等于“两税法+杂派”。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是等于“两税法+杂派”。
雍正摊丁入亩更厉害,等于“一条鞭法+杂派”。
朱国祥和朱铭现在摊丁入亩没卵用,百十年之后,必定跟唐代的两税法一样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