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迈出家门,腾出空间(万字求月票)(1 / 4)

新任的赵王赵偃发现自己是四喜临门。

一个字,爽!

实在是太爽了。

他不仅如愿以偿的继承了王位,还收回了在廉颇手中的赵国主力部队的兵权;此外,宋姬还介绍了四个姐妹入宫,让他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而魏国竟然愿意以邺城等地为谢礼,请求赵国出兵。

这下子,他不仅彻底稳固了王位,享受了更多的美人儿,还一下子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国际地位有了巨大的提高。

从今天起,本王也是国际警察啦!

唯二让他不爽的则是,廉颇的叛乱与李牧等人反对立宋姬为王后。

廉颇在得知赵偃用武襄君乐乘取代他的消息后,大怒,带领亲兵攻击武襄君乐乘,结果一不小心把乐乘打死了!

事实上,廉颇只是把乐乘打得大败,乐乘受了点儿伤,带着几个护卫狼狈逃走而已,廉颇倒也没有一定要要杀了乐乘的意思。

但有人却想要乐乘死。

乐乘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以黑白玄翦为首的刺客。

李儒一定要杀死乐乘,就是为了逼死廉颇一家,廉颇一家都死了,廉颇才会对赵国产生无尽的恨意,才有可能因为恨而向某个愿意帮他报仇的君主效忠、归心;才会为了家族的延续,有可能心甘情愿的娶妻生子!

韩国体量小,又处在秦国兵锋之下,国小民弱,没有廉颇发挥的空间,也不在廉颇的考虑范围内;

秦国与廉颇的仇恨很深,抗了大半辈子秦的廉颇,就算是出于习惯本能,在得到全家被杀的消息前,他也不会投靠秦国;得到全家被杀的消息后,说不定还会怀疑这是秦国的反间计;

至于说魏国,历史上廉颇在打跑了乐乘之后,先投奔的是的确是魏国,并在魏国待了很长时间,见不被信任,又被郭开陷害,失去了回赵国的机会后,这才去了楚国;在楚国廉颇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最后死在寿春;然而这个时空的魏国,现在正被秦国和齐国围殴呢,他又怎么可能去送死?廉颇是想要作为名将立名的,可不是傻夫夫的去送死的;

如果去虞国,那还得经过齐国,但过境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且谁知道虞国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呢?廉颇自然也不会去轻易冒险。

乐乘惨死的锅,被理所当然的扣到了廉颇的头上。

在狠毒这一块上,李儒其实远胜过宋江、吴用之流,但是李儒却又要远比宋江、吴用之流聪明。他会把事情干得毫无痕迹,而不是像宋江、吴用之流那样,明着害死人全家,然后让人投降;这个世界也不是人均梁山好汉,被人杀了全家还跟人聚义,忠心耿耿。

因为大虞没有出手救廉颇的家人,自然就没有了用廉颇的家人要挟或者示好廉颇的可能,在廉颇那里,也就可以排除提前得到消息进行布局、乃至是始作俑者的可能。

尽管说,宋姬的这步棋,除了在对付廉颇的时候外,在其他时候也有大用,但在廉颇身上无疑取得了开门红。

确认廉颇已经走远的黑白玄翦,还很贴心的将身上有其他痕迹的死者全部清除干净,又把乐乘枭首,在其他被廉颇杀死的乐乘家将身边,立了一个杆子,挂上了乐乘的头,伪装成廉颇所谓的样子。

且一旦廉颇日后归心,知道了战争代行者的秘密后,这种怀疑只会变得更大。

李儒费了这么大的功夫,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其实已经把廉颇万一归心后得知了战争代行者的秘密后的反应都算进去。

至于说廉颇逃亡后会去哪国,李儒也不担心。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廉颇的选择其实只有齐国而已。

乐间当即带着叔叔乐乘之子,也就是他的族弟,去了廉颇封地,然后以廉颇家反抗为名,对着廉颇主宗大开杀戒。

赵国君王绝对不能够容忍这种挑衅,而乐氏一族也不可能放下这样的深仇大恨,要知道,乐氏一族死的可不仅仅是头面人物乐乘,还有大量的家生子,几乎要家家戴孝!

对廉颇的跋扈极度不满的赵偃,派乐间去捉拿廉颇的家小问罪。

事实上,如果李儒出手的话,凭借情报上的时间差,是能够救出几个廉颇的亲人的,但是如此一来,有朝一日廉颇与亲人相见,会不会反而怀疑这一切都是大虞、都是李儒的策划呢?

这里,其实也就看出了李儒和其谋士的不同,李儒是真的狠毒。

现阶段,大虞对廉颇的事没有动作,刚好表现出大虞对廉颇的事情并不知情;廉颇去了齐国之后,大虞再有动作,则就显示出了大虞的求贤若渴。

赵偃所不爽的第二件事,既让他松了一口气,也令他分外愤怒。

可以说,李儒已经把一切都算计到了。

——就算是这个时候不怀疑,日后有人一挑拨,他也会怀疑。

他的话,赵偃必须要重视,但是心中也必然会极度不爽。

总之,李儒够狠毒,口风也够紧,他不会让任何多余的知情人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甚至都不会让董璜知道。

违抗军令、肆意弄权、截杀天使……这些罪名足以杀廉颇十次。

你一个军人掺和啥呢?

越是古代,当权者越是不喜欢军人干政,因为你永远都无法判断,对方的观点究竟是个人观点还是依托于麾下大军的威胁!

激情杀人之后的廉颇,也果然如同李儒所料想的那样,带着心腹去了齐国。

因为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导致很多战争代行者没有反应过来,最终只救出了几个廉颇家族的旁支。

赵偃甚至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这是李牧看到廉颇背叛后,觉得自己成了赵国武将第一人,所以飘了。

赵偃也被逼到了墙角上。

所以廉颇现在的最优选择也是唯一选择就是去齐国。

其实,如果乐乘不死的话,赵偃也绝对会留有余地的,但是乐乘的死却是在啪啪打他这个赵王的脸,更是在打赵国的脸。

廉颇都想好了,等到了齐国,就劝说齐王先和秦国结盟,共同灭了赵国,瓜分燕赵之地;再和虞国结盟,共同抗秦。

黑白玄翦可是能够发挥出初入神话三阶的战斗力,周围变种人出身的刺客中有一个叫金木的和一個叫有码的也达到了神话二阶,此外还有大量神话一阶的杀手辅助;而乐乘身边的人不仅不够组成军阵,而且几乎人人带伤,自然只能够饮恨当场。

很显然,赵偃这是要对廉颇下死手了。

可怜的廉颇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李儒为了算计他,为了得到那么一丝收服他的可能,竟然会做到这一步。

如今的九州,燕国都快被打没了,根本没必要考虑;

未来廉颇得知乐乘之死,有所怀疑乐乘和他家人的死另有阴谋的话,也不会怀疑到全程都没有露过面的李儒或者说是大虞身上,反倒会怀疑到那些自作聪明的去救了廉颇的部分家族旁支的人身上。

他又不是纵横家,不知道怎么劝人。

尤其是李牧这种一手训练出二十万精兵的猛人!

廉颇去了齐国,大虞自然就有办法把他弄到大虞,而这一切,还都会合情合理而不留下任何把柄。

至于说齐国有没有那么好说服,他却没有细想。

在整个廉家遭难的过程中,始作俑者的李儒都没有出手。

赵偃既痴迷于宋姬,又有些担心舆论,所以有人反对他立宋姬为王后,本来也让他松了一口气,让他有借口对宋姬交代了,可问题是,带头反对他的是军中大将李牧啊!

事实上,廉颇也想不明白。

也正是因为李牧这种军人都带头反对,赵偃反而更要把这件事推行下去。

你们越反对,越说明我这件事做对了!

这倒不是意气之争,而是他这个新君必须要能够压制住李牧这些武将。

大礼仪之争,也不是意气之争啊。

君强臣弱,君弱臣强,倒反天罡可是致命的。

对于君主而言,对与错其实并不重要。

赵偃决定要一定要立宋姬为妃。

不过,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负面影响,赵偃决定不直接纳父王的妃嫔,而是让宋姬回家,成为一个平民女子,而他则重新把宋姬和宋姬的姐妹娶进门。

听起来似乎脱了裤子放屁,但法理上,赵偃却不再是娶父亲的妃嫔,而是娶民间女子,起码有了一块说得过去的遮羞布。

就跟李治娶出家的武则天是一个道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