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在《归园田居(其一)》里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人心最开始是简单的,但融入复杂的人世间太久,难免沾染点世俗气。
坐着城际公交,往返。走过记忆里零星出现过的场景,与人交谈间,忽然想起来在中学课堂上学过的那些东西,当时只觉得是纸上谈兵罢了,在现实生活中谁会用这些玩意啊。
可那天走在街上,望着眼前的街景,与路边小商店的老板的交流,我意识到有些东西觉得没什么用只是因为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场景。
遇到什么人,其实不重要,ta们怎么对待我也无关紧要,我只是觉得只要能在ta们身上学到一点东西我都赚了!
当下,在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与亲友边走边聊,也是收获颇多。
抬头看着头顶的天空玩弄着云卷云舒的小把戏,站在湖边,落日的余晖,将云彩晕染橘黄;低头望着湖面,逐渐平和。
似乎,在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看到遥远的相似性,相似的地名,相似的景色,甚至有相似的人物……但是却没有相似的感触。
我想落叶归根的乡土情怀,是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但或许又是我的看法太过浅薄了。
读过很多书,可回头再看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愈发的单调了。
许多人讨厌宏大的叙事,注重眼前的光景,这没什么不好的。可是两头都想要的人到底是太贪心了,还是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当下我该考虑的问题。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健全人格,可是浮夸的描写,宏大的叙事,似乎都跟所谓健全人格的本来面目毫不沾边,所有的人几乎都是从自身出发去考虑问题,所以物质决定意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问题。
我以为问题在于那些拥有的物质的人们,有多少会回过头去考虑那些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呢?
答案不得而知。以前总爱讨论人性,可现在觉得自己对人性的研究和考虑都太浅薄了……
我狭小的眼界、人脉和资源都不够让我去纵观全局考虑问题。
所以回到本身,继续阅读,继续向前走,带着逐渐消散的热情,和心中那份赤诚,坚定不移地保护我那少的可怜的所谓信心,至于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想纠结,也不需要纠结。
不做太过久远的展望,只是踏踏实实着眼现实,尽力守护梦想的土地不受侵蚀,只是向前走,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做最真实的事,成最真实的人。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来日回望,身后一定是一片梦想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