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天启年间,仅仅是恒通协助朝廷在山西开的边贸,每年就能给朝廷带来不菲的收益。一旦大幅度的边贸开展,这收益的数额会急剧上升,从而弥补如今财政的不足。
不过这一次朱慎锥没打算吃独食,他是想借这个机会拉拢山西的各晋商,尤其是拉拢山西晋商中实力最强,底蕴最深的张、王两家。
张家和王家不仅是商人,还是当地的望族,在朝中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背景绝不是普通商人这么简单。除去张王两家后,还有曹家、常家、刘家、周家、侯家等等,这些晋商形成了整个山西商人的群体,在山西商界乃至整个大明商界都是举足轻重。
朱慎锥自己就是靠走私起家的,当然比谁都清楚双边贸易的暴利。其实对于晋商来说,如能正正经经做买卖,谁愿意冒风险去走私呢?可惜朝廷不开边贸,在这个前提下就算要正经做买卖也是不成啊,只能暗中走私。
而且走私的风险可是不小,非但要上下打点,更要承担在草原上人货被掠的可能,再加上走私也是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来说规模和周期远不如正常边贸,这点朱慎锥非常清楚。
现在大明的财政问题很是严重,如果继续和崇祯皇帝那样暴征横敛,那么已摇摇欲坠的大明用不了多久就得轰然倒塌。等到那时候,再想挽救就根本不可能了,所以朱慎锥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改变辽东的战略目标,转攻为守消减辽东军费势在必行。
另外取消崇祯皇帝加派的辽饷等杂税,甚至进一步减少对地方的剥掠,以减轻对老百姓的压力,使得老百姓能活下去也是必然的。只有这样,当老百姓有一口饭吃,才不会继续叛乱四起,等剿灭了高迎祥等义军后,整个大明也能就此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元气。
但这么做势必会造成财政方面的缺口,所以朱慎锥需要从其他地方来弥补。从山西,也是朱慎锥的老巢入手,直接开放山西一地和蒙古的边贸是最好也最快速的办法。
一旦边贸放开,其他的不说,仅仅从边贸中的抽税就能获得巨大收入,这还没算上货物贸易的利润呢。按照估计,每年边贸直接和间接产生的利益就高达数百万,足以填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