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投唐一念起,刹那天地宽(1 / 4)

李世民听到李象请求的话语,抬眼问道:“这可不是出去秋猎,你能忍受得了辛苦?”

“阿翁栉风沐雨,亲冒矢石平定天下,尚且不觉得辛苦,身为阿翁的孙子,我当然也不怕辛苦。”

李象的一句马屁,让李世民受用无比。

又听李象说道:“身为大唐的郡王,自然也要见识一番军旅辛苦,这样才更能够体会出平定天下的不易。”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阿翁很高兴。”李世民伸手揉揉李象的脑袋:“好了,这件事我允了。”

“谢谢阿翁!”李象欣喜地说道。

使节在路上需要时间,大唐调动军队以及调拨粮草,同样需要时间。

这一去,就过了十余日。

十一月初七,李世民正式下令,由皇太子李承乾监国,他自己则带着恒山郡王李象,带着一万府兵,前往朔州。

大唐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同样传到了周边各国的耳中。

其中反应最为剧烈的,莫过于吐蕃。

这个年代的吐蕃,对于大唐仍然是十分畏惧。

不同于某些人嘴中所说“文成公主入藏是城下之盟”,实际上贞观十二年的时候,吐蕃入寇松州,还没等中军的侯君集出手,先锋牛进达便以轻骑突袭吐蕃大营,仍然斩获首级一千余。

要知道,轻兵袭击吐蕃军营来不及带走大部分被杀敌人的首级,这种情况下的杀敌数是远多于斩首数的。

被唐军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所吓到,松赞干布大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遣使谢罪,并且派遣禄东赞前往大唐求娶公主。

与汉朝的和亲不同,唐朝,至少是贞观朝的和亲,一直都是李世民主动去推动的,其目的并不是去“休战”,而是去推动周边国家进行汉化。

你以为大唐在学美帝?错,是美帝在学大唐……

和平演变这一块儿,大唐是最先玩儿的。

后世的网络上有一种论调,说是“吐蕃是文成公主和亲带过去的工匠养肥的”。实际上这种论调完全是胡扯,唐太宗给吐蕃陪嫁科技,不见于任何信史记载,能找出的史料,成书年代大约是清朝和民国,以及宗教宣传手册,还有为了团结的教科书……

最可信的《旧唐书》当中记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琦,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从这里可以明确,贞观年间赐给吐蕃的,是中原的诗书礼乐,而不是科技。

史书上记载的是“高宗嘉之,进封为宾王。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从这里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赐给吐蕃科技的是唐高宗李治,而且还是主动向李治讨要的,更能得出李世民并没有给吐蕃科技的结论。

而吐蕃崛起实际上也和科技关系不大,影响吐蕃崛起更大的一方面因素是因为气候变化。隋唐的温暖期持续了四百多年,气温提升,农业产量上升,为吐蕃帝国繁盛提供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的佐证则是在唐末气候转冷的时候,吐蕃忽然就散了一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对中原王朝产生过威胁。

“赞普,何不学那突厥等部,出兵前往大唐?”布达拉宫当中,禄东赞对松赞干布说道。

松赞干布一听,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向这位素来倚重的大相。

四年前的松州大溃败仍旧是松赞干布心中挥之不去的阴云,再加上现如今他与大唐已经成了翁婿之国,所以当然不敢有来骗来投吸大唐后方的想法。

禄东赞一看松赞干布的眼神,就知道赞普理解错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