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贞观二十三年
识时务这一块儿,是小国的立身之本。
想来也是这个道理,若是都像高句丽那般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至少在五年之内,大唐以雷霆之势,平灭薛延陀和西突厥的赫赫声威,都将在西域当中流传。
现如今的西域甚至还流传着一个梗,每当有小孩儿在夜里哭泣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都会威胁说“李世绩来了”,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当即那孩子就不哭了。
在新年的当天,西域各国的使节也抵达了大唐的首都,长安城。
和各国使节一起进京的,还有裴行俭的车队。
运送货物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很难不让人震撼。
自从平灭薛延陀以后,缴获的牛马不计其数,同时也被大唐安排到幽州和登州,充作畜力。
草原上的牛虽说耕地这一块儿的技能点的不多,但拉车这一块儿还是比较稳健的。
毕竟从上追溯到汉代,便有过相关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铁勒等族,造车技术已经相当高超。
北朝时的铁勒人就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很适应草原环境,正因为如此,又被史书上称为“高车人”。
拉车的牲畜,选用的自然也就是牛或者马。
这样的运输方式,如同旱地的舟船一般,又被称为“草原之舟”。
什么《旱地行舟》……
所以这批牲畜运送到幽州和登州之后,极大地缓解了大唐的运输压力,再加上平灭西突厥所获的牲畜,更是让大唐的运输业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这一次裴行俭从南方带回来的,不止有粮食,更有许多名贵的香料。
西域诸国的使节更是体会到了大唐的兴盛,对大唐也更加归心。
在得知大唐在攻略西突厥大获全胜后,整个长安上下一片欢腾雀跃。
战无不胜的大唐再次攻克了一个不臣之国,本身就值得庆贺。
再者说,大唐开启战端也并非劳民伤财,朝廷上下还能赚上不少,甚至百姓们也能跟着喝点汤,所以百姓自然也是没什么意见。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能打得赢,百战百胜。
老李在除夕夜出现在承天门上,与长安百姓一同欢庆新年。
过了年后,大唐朝廷便开始着手实施西域改造计划。
首先,大唐是温暖期,西域并不像后世一样沙化严重。
按照李象给出的说法,西域的气候比较适合种植红枣、葡萄、棉花、甜菜等作物,故而大唐便准备着重发展这一类的作物。
农耕是汉文明的灵魂,这个可不能丢掉。
与此同时,西域的畜牧业也要进行,两种产业齐头并举。
另外,在李象的建议之下,大唐还推出了移民的利好政策,鼓励内地的百姓移民到西域当中,参与西域的生产建设。
在西域驻防的安西都护府也不能落下,更要鼓励屯田政策,将西域变为塞上江南。
西突厥平灭之后,在大唐的四周也就再也没有了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