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吐蕃北上(3 / 4)

“嘿嘿,好嘞阿翁。”李象笑呵呵地走出门,让福宝去准备晚上的下酒菜。

晚间一顿小酒,祖孙三人喝的都十分尽兴。李世民喝开心了,神采飞扬地开始和儿孙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不过要是别人家的阿翁说“想当初我在十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那八成是酒后吹牛逼;但李世民不一样,他真干过。

没几日,去了南洲的船队便抵达了长安。

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众人心里都十分唏嘘,尤其是家在京兆的韦芳远,跪在地上掬起一捧土痛哭流涕。

等到他们看到矗立在太极宫前的航海纪念碑后,神色更复杂了。

这种东西其实一般是给死人立的,并且这纪念碑基本上也就是给为航海献出生命的人所立。

但他们也不能说啥,毕竟当初这两条船也是处于失联状态。

更何况这可是青史留名的事迹,不吉利就不吉利吧,只要落到实惠就行。

李承乾接见了这两个船队的人,大手一挥,各自都有封赏,而且都还不低。

尤其是为首的杨平和韦芳远,都在南洲大陆上获得了实封。

按照政策,他们可以在澳洲跑马圈地,方圆十里的土地都算是他们的实封。

为了能把汉文明推到全球,大唐现在也是拼了。

韦芳远和杨平自然是千恩万谢,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能够落一个实封侯爵的待遇。

而且这个侯爵,怎么看怎么有一种春秋时期齐侯晋侯的既视感。

其实他们也没理解错,周朝就是靠着把亲戚封在国外,所以才将这么多地盘一点一点同化到华夏文明圈之内。

就像是齐国,东夷这一块儿就是他们负责的地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策,不能脱离了时代去指责周武王不如秦始皇眼界远——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向外分封还真是最优解,至少不会把新兴的大周撑破,最后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顺路的,经过商讨决定,最终越王李贞也被分封到了南洲。

考虑到南洲在大唐的南方,所以这个越王叫着也正好合乎地理。

所以李贞保留了越王的称号,但由于他和李愔不一样,人家李愔是自己开疆拓土,所以李贞也没有和李愔一样,两个儿子可以继承王爵的待遇。

李贞当然是不敢有意见,他又不是活拧歪了。

但李贞暂时还不着急走,他还需要在大唐本地征募一些跟他一起去南洲的人手。

越国草创,还是需要一些准备的。

眼见着进了永徽五年,大唐也一天比一天繁荣昌盛。

长安也是一天比一天繁华,要不是朝廷在有意地控制长安城的人口,恐怕现在早就突破了一百万。

也多亏了南方的航路,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粮食过来,不然的话这长安城的粮食供应也的确是难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