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五十年后皇帝还不还?
原申赞教说了,只要对道观有好处,那就选择相信。
只可惜原申道人都七旬了,谁知道靠封号能不能回本。
所以中年道人才说贵了点。
道人也不管李三才听没听懂,留下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便递过几柱香火,识趣站到一边,由得香客居士拜神发愿。
李三才也不以为意,将这事抛诸脑后。
与两名同伴上前一步,走到真武神像前,喃喃有词。
一旁的孙继皋或许是许的愿词少,已然将香火插进了香炉中,退了回来。
“听闻今年进士名额,增为了四百员,当真是出乎意料。”
拜神嘛,多是心理安慰,哪能拜了就万事大吉的,最后还是得回到现实来。
顾宪成这时候也上完了香,接过话茬:“我本是抱着熟悉考场的心态入京赶考,但听了这个消息后,已然是生出侥幸之心了,三年后未必还有这等好机会。”
进士是有定额的。
一般是三百到三百二十人之间。
如今竟然增至四百人!对这一科的举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再研学三年,都未必有扩招百人机会来得大。
这时候李三才终于念完了愿词,一边往香炉里上香,一边开口道:“那倒不一定,这一科增录,是因为考成法之下,辞官的官吏太多了,听闻连鸿胪寺卿屠羲英、工部右侍郎刘光济,这等高官显贵都因此纷纷致仕了。”
“若是按考成法三年不合格则黜落罢官,那么下一届科举,恐怕进士名额更是会只增不减!”
高官显贵都被逼走了,那么下面的人更是不用说。
加之考成法从明年开始,湖广、山东等省,漕运衙门、盐政衙门等,都要纷纷搞这一套。
三年后,还不知道要阙多少官位出来。
即便是今年,按李三才所想,这一百进士,都扩得少了。
孙继皋对这些不敏感,他今年志在一甲,增录多少人都跟他没关系。
只感慨道:“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话意味深长。
当然,也是皇帝的喜恶太过明显所致。
前一句,是大家都看出这位不太喜欢交游讲学的进士。
譬如上月的时候,顾宪成还说有个一同赶考的好友李坤要介绍认识,结果那厮听了皇帝训斥赵志皋,已经半月没与他们来往了。
后一句,则是皇帝虽少有插手人事,但近来每每插手,不是在罢老人的官,就是在提拔隆庆两科的进士。
出身差的少壮派,大多都是帝党,由不得众人没点想法。
听了孙继皋这话,两人沉默了片刻,不约而同赞道:“那确是今科最好!”
万一下一届,皇帝已经亲政,身边没位置了呢?
谁知道郑宗学那种二十多岁的,王家屏、栗在庭那些三十出头的,能占多久的坑。
三人闲聊着,便上完了香。
本说打道回府,不过李三才一时兴起,又说想去讨个原申道人的护符——来都来了,宁可信其有嘛。
中年道人自然乐见其成,在前引路。
另外两人不认识,但李三才却得伺候好了,其父亲李珣,乃是正六品的户部员外郎。
这可是大官!他真武观的顶头上司,道录司左正,也不过是六品。
顾宪成与孙继皋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快步跟了上去。
发护符的地方在前门。
三人跟着中年道人穿过偏殿,往前殿走去。
但走到半途时,突然听闻殿内有朗朗之声。
三人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鬼使神差走过去看什么情况。
只见偏殿内二十余个蒲团,各自坐着一些半大小子,聚精会神听着正前方说话。
而众人前方,则是一名身着坤道服饰的妙龄女子,站在一块打磨光滑的石板旁边,用墨碳书写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然后,我们再将计算到的图形面积,四舍五入,取整数。”
“最后填入表格,排序比较。”
顾宪成好奇看着里面,正要朝李三才说话。
后者朝嘴唇上一竖,制止了顾宪成。
随后李三才压低声音道:“先别去打扰,这女人是个母老虎,被打扰正事就要打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跟我一个巷子长大的,钦天监的家传。”
家传就是世袭的意思。
朝廷少有女官。
教坊司、銮驾司这些适宜女官的衙司且不论,钦天监同样也偶出女官——这是技术垄断部门的特权,谁让道门传风水、星象之学的时候不拘乾道坤道。
说罢,李三才拉着顾宪成孙继皋悄悄退了出来。
孙继皋再度奇怪地回头看了一眼,等走出来后,才朝旁边微笑不语的道人问道:“这位道长,这是真武庙的庙学?”
那就是没备案的私塾了,犯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