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二批的掺了桂花的葡萄酒,夏眠晚也想好了名字,就叫“折桂”。
这个时候,“稻田养鱼”大获成功,稻子亩产增加,鱼和泥鳅、螃蟹都长大了一大圈。
陈知府也有所风闻,忙来找夏眠晚商议,想要在整个烟州都推广这个技术。
古代本就已经有这个技术,只是和现代的“稻田养鱼”比起来,更像个草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夏眠晚手上的这批老农也都研究出来了该如何种如何养。夏眠晚也不藏私,派了好些老农去手把手的教。只是“稻田养鱼”的成本还是颇高,要在家境一般的农户家庭推广,多少还是有些吃力。
陈知府亲力亲为,跟着老农一块下田,最后在老农的口述下,把“稻田养鱼”技术整理成册,递交给了朝廷。
只是粮食是如何都不嫌多的,这些鱼、虾、蟹夏眠晚倒要给找些去处。
陈知府承了夏眠晚的情,便说可以收了这批鱼、虾、蟹。
陈知府也是有私产的,这些私产现在都由管家管着。陈知府在京城和烟州都有自己的酒楼,于是便想着把这些鱼、虾、蟹都收了。
谁知道管家回来却告诉了陈知府,夏眠晚婉拒了。
陈知府同杨先生喝酒的时候还提了一嘴,谁知道杨先生却笑着道:“眠晚同我说了这个事,怕觉得你认为她不识好人心。”
“哦?请老师解答。”陈素之鞠了一躬笑着问道。
“眠晚说“水稻养鱼”是造福百姓的大计,只是只收了她的鱼解决不了所有百姓的鱼,要让这技术能大范围的推广,还是得把这鱼虾的问题给解决了。若是到时酒楼因为物品太多都贱价收鱼,那百姓连鱼苗的钱都收不回来,这技术也就推广不下去了。”杨先生笑着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