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寇魁阁能借助《论安南经济重心》这份稿件立功,李长河确实不觉得都是他的功劳。
他当时只是提出来了这个思路,最后的活都是寇魁阁他们做的。
甚至能投到军队内部的刊物上,也是寇魁阁借助他军队系统的渠道,而不是李长河的渠道。
也正是在军队内部的刊物上,或许才被高层的决策者看到,然后有了后续。
所以这事,寇魁阁虽然觉得不太好意思,但是李长河真无所谓。
李长河今年的目标,就是把【大国崛起】搞出来。
去年下半学期,在北大五四文学社《未名湖》的刺激下,政经系的学子也跟着搞了一份自己的杂志《学友》
而李长河当时就把《大国崛起》的构思安排在了《学友》上面。
他构思的《大国崛起》,跟前世央视拍的纪录片已经完全不同了,相比较于央视纪录片的历史属性,李长河更想做的是通过经济数据去展示这些国家资本积累的过程。
而之所以把这个构思放在《学友》,并不是他一个人完不成。
而是他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通过对《大国崛起》这个系列的创作,来对西方有着更客观的认知。
甚至于他还想以后,把《大国崛起》这个系列,做成一个在北大代代相传的,让北大学生开眼看世界的读物。
所以《学友》杂志李长河没担任什么职位,但是《学友》设置了一个大国崛起的专栏,李长河担任了主审的工作。
所有尝试写【大国崛起】这些系列的同学,写出来的稿子,都会交给李长河主审。
而迄今为止,好多同学都写了一份初稿了,递给李长河这边,一份都没通过。
虽然他们在经济系,有一定的经济数据支撑,但是相对来说,写的还是太浅薄了,没有形成一条逻辑链条。
“长河,你对《大国崛起》这个专栏要求太高了,最重要的是,很多同学也是第一次写这种文稿,私下里都跟我说过,说是摸不到你想要的主旨。”
“他们倒不是放弃,但是确实颇有些无从下笔的感觉。”
老陶这时候冲着李长河委婉的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我也考虑到了。”
“这样,这些天我先自己写一份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去年的时候,李长河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跟包钰刚的会面上面,以及后面白银期货的布局。
对于《大国崛起》,他并没有着急动笔,只是闲暇时候,他会在图书馆查阅很多资料。
其实真要说图书馆对哪个国家的资料最多,那还是苏联。
毕竟早期的老大哥,除了工业和经济援助之外,苏联当时的各种书籍和作品也是大规模传入国内,大量的文献被翻译进来,成为当时的畅销读物。
而这段时间,他看的一部分资料也差不多了,李长河打算动笔写。
正好也教一下刘伟他们,这种数据杂志文怎么写。
说起来,这种写法,李长河也是第一次尝试,是他看的前世一位叫【卢克文】的时政博主擅长的写法。
他的观点和内容输出李长河并不想评价,但是李长河觉得他那种以小见大的文案写法很有特点。
起码阅读起来,很容易代入进去,慢慢的把数据揭示出来,而避免了繁杂堆数据的枯燥性。
这种写法,李长河是打算借鉴的。
随后在开学后,李长河埋头在图书馆之中,甚至除了北大图书馆之外,闲暇时候他还会去京城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
如此过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苏联的第一篇【钢铁雄心】终于完成。
当李长河回到宿舍的时候,宿舍里几个人正在讨论南边的战局。
毕竟现在的报纸上,几乎隔三差五就有新消息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