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还在广州设立了一家广州钢铁厂,但是发现小打小闹还成,想要做大做强却是搞不了……
之前佛山那边之所以能够成为明朝时期的炼铁重镇,是因为周边有一些小铁矿,这些小铁矿挖出来的铁矿石一般都是在当地使用木炭进行粗炼,然后再把粗铁运往佛山进行进一步的精加工……说是它是炼铁重镇,更不如说是一个粗铁加工中心!
而大楚帝国的钢铁产业,尤其是工业部主导建设的大型钢铁厂,那都是奔着大规模量产去的,以往佛山那种小作坊式的炼铁模式并不适合,成本太高……
但是广州周边也缺乏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也就搞不起来。
最近工业部矿务司在琼州岛发现了储量比较大的铁矿,也发现了小煤炭,所以已经打算直接在琼州岛上建设一座钢铁厂,来一个就地炼铁,再把练好的铁通过海运运往两广等地区。
为什么不继续在广州搞而是在在海南搞……这涉及到了运输成本问题。
这年头需要一百多吨的煤炭和数十吨的铁矿石,才能够练出来一吨铁。
而两者的运费可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是煤炭或铁矿石就便宜一些,是铁就贵一些的。
假设在广州建设一座年产一万吨铁的大型钢铁厂,那么就需要运输一百多万吨的煤炭或木炭过去,再加上几十万吨的铁矿石过去……不说成本,且说这运力的需求也是无法解决的。
当代大部分海船都是只有几百吨排水量……上千吨的那都是超大型的海船,造价极其昂贵,那都是满世界跑远洋,专门运输各类昂贵物资的,比如美洲的白银黄金,东方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
而东亚沿海地区里的运输船只,一般几百吨都算是大的了,很多还是只有几十吨的小船呢。
哪怕是按照大型近海船只,每一艘满载五百吨货物来计算,要满足这个假设的广州炼铁厂的需求,每年就需要好几千艘/次的运力。
但是,如果你把钢铁厂直接建立琼州岛上,那么外运只需要二十艘/次。
这两者对比差距可大了去。
几千艘/次和几十艘/次,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而且海运可比顺流而下的河运麻烦多了,风险也极大。
风帆时代的航海,风险还是极大的,哪怕是专业海军也经常出现事故,跑海的船只出海了回不来,那是很常见的事。
大海无情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这年头的海运,除了军事需求或政治需求这种根本不讲究成本,更不讲道理的特殊情况外,一般商业海运都是运输高附加值的东西的,极少会去运输大宗廉价物资的……
因为会把裤衩都赔光……
——
在没有蒸汽机,没有火车,没有蒸汽轮船的年代里,钢铁厂的选择是必须考虑到运输成本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辽东呢,这地方有着一个其他地方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既有铁矿也有煤矿,极为适合大楚帝国的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炼铁。
嗯,哪怕是大楚帝国的这种水动力鼓风机吹练法,那也是机械化工业生产,和小作坊式的手工炼铁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能在辽东建立一座大型的钢铁厂,可以就近获得大量的优质铁矿以及煤炭,如此能够让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钢铁的成本也相应大幅度降低。
练出来的钢铁或者相应的铁制品外运也方便,可以直接通过海运运输。
铁矿石和煤炭,这都是工业原料,量大而廉价,有时候其本身的价值都还没有运费高……
但是练出来的钢铁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了,哪怕是辽东当地没有什么市场,但是通过海运到中原地区里销售也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辽东巡抚衙门的季德华,在得知辽东,尤其是沈阳一带有着比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后,最近几个月都是琢磨着如何进行开发利用,以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
只要能够在辽东搞好,那么回头左迁到金陵城当一任左侍郎也不是不行的,在左侍郎的位置上稍微熬几年,估计也就能够成为一部尚书,或者是成为权重部的左侍郎,进而顺理成章的进入御书房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大楚帝国的高层人员晋升规模有所变化,早几年都是和明王朝一样,地方巡抚的地位是弱于侍郎的。
因此那个时候大楚帝国的巡抚再往上升,就会进入京畿各部成为右侍郎,品级不变,还是从二品。
但是大楚帝国和明王朝不一样,明王朝只有六部,但是大楚帝国的文官系统的部级机构,却是有十几个之多。
怎么说呢,尚书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侍郎就更不用说了。
作为对比,巡抚作为封疆大吏的实际权势却是不小。虽然没有了军权,但实际上大楚帝国的巡抚作为名正言顺的一省主官,其实际权势还得到了提升。
因此承顺五年开始,罗志学就调整了高级官员的晋升规则,工作能力出色的巡抚直接一步到升迁为权重部门的左侍郎或普通部门的尚书,或同级别的右都御史等职务
同时选拨一一权重部门的右侍郎、普通部门的左侍郎外调到地方当巡抚。
这样一来,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巡抚的政治地位。
以往的时候,按照升迁顺序进行排序的话,是普通省巡抚最低,再过来是大省巡抚和普通部门的右侍郎,再过来则是权重部门的右侍郎、普通部门的左侍郎,再到权重部门的左侍郎。
看似品级一样,但实际上中间差了好多层!
现在,则是把巡抚的位置,越过了普通、权重右侍郎以及普通部门的左侍郎,直接抬高了三级,仅次于权重部门的左侍郎之下。
由此可见罗志学对地方的重视。
而且他觉得,一个只在京城里兜兜转转,天天勾心斗角成长起来的部堂高官是没啥用的,得经历了京畿,又经历过地方,并主政过一方的高级官员才能够充当重任。
以往是没这个条件,现在嘛,他打算逐步实行这种新式的官员升迁制度。
而各省巡抚,就是最好的御书房大臣的后备人选!
季德华自然也是瞄着进入御书房去的,要不然他也不屁颠屁颠的从繁华京城跑到鸟不拉屎,还冬天特别漫长,撒泼尿都能冻坏鸟的辽东来当巡抚啊!
要知道在金陵城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工业部的右侍郎了,不敢说权势滔天,但是在偌大的金陵城里也算一号人物,政治地位在各部左侍郎之下,超越其他各部右侍郎。
同时搞工业出身的他在帝国高层里人脉很广,实际能力也很强,最近也是被不少人视为有机会进入御书房的高级官员之一。
但是吧……因为他是工业部出身,最早进入仕途的时候并不是什么走科举路,而是在襄阳兵工厂里……
他最早,其实也就是个襄阳兵工厂里的中级官员人员,对技术其实也就那样,他擅长的是各种工厂里的行政管理工作,一路顺风顺水的在襄阳兵工厂里晋升为督办,这个督办可是正四品的职务,品级可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