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的榴弹,真正的核心技术其实都不是在金属圆盘引信上,而是在弹壳上……而弹壳涉及到材料以及加工。
楚军的榴弹,弹壳可是用特制的钢材制造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生铁熟铁,因为只有用钢制的弹壳,才能够做的更薄,并且承受膛压能力足够高,以确保一定的射程。
而钢材制造的炮弹放眼全球,也就只有楚军能够大规模生产……而你总不能指望其他国家用手工打造出来,千锤百炼的珍贵钢材去生产炮弹吧。
就算真这么干,他们也很难进行加工。
要对钢材进行批量的工业化加工,这技术要求更高……对于材料技术不咋地的土着和登天也没啥区别。
基于这些技术难题,欧洲这些同行们想要搞榴弹,只能是效彷楚军早期的榴弹模式,用超短管的臼炮发射火绳引信的铁制榴弹!
那玩意可以用,但是威力不咋地,还特别的危险……
楚军也就统一战争初期,面对明军的诸多乌龟壳的时候,迫不得己才大规模使用。
…
同时这玩意效果不咋地,但是用起来也很昂贵的。
对于守城的英军而言,用这些原始榴弹的效果其实不大,防守作战的时候,中远距离的实心炮弹,中近距离的霰弹,可比什么火绳铁制榴弹强多了。
然而针对这种情况,楚军那是经验十足……根本不和英军玩什么传统步兵攻城,直接挖交通战壕过去,步兵们都躲在战壕里逐步推进。
虽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攻城嘛,花个十天半个月很正常,甚至一两个月都是没什么的。
总比让士兵们用性命去填好得多。
这楚军来到孟买城下十天过去了,火炮打出去了无数炮弹,但是守城的英军愣是连一个楚军步兵都没见着……
那些该死的楚军步兵们,都还在一千多米外的防御工事里驻扎,少数突进到数百米范围内保护炮兵的步兵,也都是躲在战壕里根本不冒头。
然后英国人就傻眼了……他们准备了众多防守策略,然而在真正面对楚军的进攻模式面前,他们却是发现都没什么用。
谁能想到,这些楚国人能够动用上百甚至几百门火炮,天天不停轰击七八天以上,并且这个过程里一个步兵都不派上去啊!
看这鬼样子,恐怕是要炮击到天荒地老……
双方的火炮打了七八天后,对面的英格兰人直接认怂,不再用火炮进行反击了……反正反击除了杀伤一些土着民夫外,也没什么实际战果,最重要的是再继续打下去,他们的炮手都得耗完了。
没有了熟练炮手的火炮,再多再好又有什么用?
他们还得留着部分熟练炮手,等待楚军正式攻城的时候再用了。
看到对面的英军认怂了,观察指挥作战的白振陆军少将呵呵一笑:“一群蛮夷土着,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还敢和我们比炮击,活的不耐烦了。”
“这些英国蛮夷,比荷兰蛮夷还要不识趣!”
荷兰人在锡兰战役的时候,都知道和楚军比拼炮击纯粹是犯傻,根本就没搭理楚军的漫长持续炮击,炮手们天天闷头躲避炮击。
只打算在楚军最终动用步兵攻城的时候,再使用火炮进行密集反击。